发布日期:2012-05-06
在庆祝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胜利闭幕之际,市社联于11月10日至17日举办了以“共享世博成果,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为主题的第九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这项工作得到了市委宣传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出席了市社联在东方艺术中心举行的本届社科普及活动周开幕式,宣布活动周开幕并启动按钮,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沈国明致开幕辞。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孙运时、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吴信宝、市社联党组副书记桑玉成、市社联副主席吕贵、胡伟以及市社联常委、委员和各区县、高校宣传部领导、各学会领导1000人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上,市社联邀请上海戏剧学院演出了大型原创芭蕾舞蹈诗《四季》,在舞台上绚丽灵动地展现了社会科学与艺术互动的感染力,赢得了观众们阵阵掌声。
本届社科普及活动周由开幕式、网上主题论坛、学会特色科普活动、区域特色科普活动、“ 社会科学与艺术互动 ”、“ 走进上海科普博物馆 ”、东方讲坛特别版、科普周电视版广播版网络版等8大板块190项科普活动组成,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与好评。
一、聚焦“后世博”,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创新发展
世博会的举办是上海城市发展的新起点,如何放大“后世博”效应,推动上海经济社会文化创新发展是当前的头等大事。本届社科普及活动周以“共享世博成果,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为主题,旨在抓住上海新一轮文化建设的机遇,大力度开展社科普及工作,大幅度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进一步推动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为着力提升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本届活动周期间,市社联组织了多场论坛,集社科界专家学者的智慧,探讨实现上海经济社会文化创新发展的方法和路径。活动周的首场网上主题论坛以“繁荣社会科学与提升文化软实力”为题,邀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沈国明在东方网作直播访谈,网友们反响热烈,访谈中,东方网共收到了125位网友的提问。第二场网上主题论坛以“从土山湾到世博缘”的主题,在土山湾博物馆举行,邀请复旦大学李天纲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江晓原教授,徐汇区文化局宋浩杰副局长分别以“上海城市文化的未来”、“中西科学文化交流”、“区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为题作演讲,探讨了上海在近代史上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进程,为我们今后继续吸收借鉴世界各国文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活动周期间,市哲学学会和杨浦区委党校联合举办了“后世博效应: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在于创新”专题论坛,市哲学学会会长陈章亮教授、复旦大学余源培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赵修义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是世博会的灵魂”、“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是上海实现‘四个中心’的关键”的演讲,指出了文化软实力提升对上海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市物流学会举办了“后世博•物流业的机遇和挑战”专题论坛,邀请中科院院士、国家物联网专家组组长何积丰作主旨演讲;市金融学会举办了“世博金融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专题论坛,邀请上海世博局资金财政部吴福生副部长、复旦大学干杏娣教授等专家学者在论坛上作演讲;市领导科学学会和浦东新区申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联合举办了“世博后上海社区建设”专题论坛,浦东新区申港街道党工委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张校平,东华大学贺善侃教授等在论坛上发言。这些专题论坛深刻分析了世博会对上海的深远影响,探讨了“后世博”时代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路径,发挥了社会科学指导和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库”作用。
二、关注民生热点,让社会科学贴近大众
本届活动周,市社联有效集成各学会社科普及资源,根据它们的学科特色,充分发挥学会的科普功能,着力在“联”字上下功夫,精心组织好各项活动,服务社会、服务民生,提升社联的科普工作能力和水平。
据统计,本届活动周有47家学会共举办了50项特色科普活动,其数量和质量均超过往届。各学会围绕活动周主题,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广泛动员市民积极参与,有效地传播了社会科学知识。如: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联合举办了“政协委员与大学生面对面”咨询活动,邀请市政协委员、相关专家学者向大学生们介绍政协的性质、功能以及参政议政的情况;市档案学会和市档案馆联合举办了《世博档案•中国记忆》大型展览;市中共党史学会和团市委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单位共同举办了“中国共产党党史党建”知识竞赛;“11.15”特大火灾后,市民防协会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特别制作了“民众防灾与应急处置”广播讲座,在双休日东方讲坛广播特别节目中播出。
活动周中,各学会还组织社科专家开展为民咨询服务活动。如:市民防协会在淮海路上举办了“城市灾害防护知识咨询活动”,向广大市民普及常见灾害防护和突发事件中的急救知识,以及特救装备器材和小区民众应急防护设备的使用常识。市老年学学会和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在静安公园举办了“维权:让老龄社会更和谐”为老服务咨询活动,就老年人法律咨询、养老常识、老年人心理健康、老年人理财以及老年人终生教育等问题向市民解疑释惑。市教育学会在东亚展览馆举办了“树立正确育儿观,促进婴儿健康成长”——0-6岁婴幼儿教育咨询活动,邀请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专家学者,回答家长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市工商行政管理学会在长宁区多媒体信息园广场举办了“消费与服务”咨询活动,向市民开展消费者维权服务。
活动周中,市社联还推出了“第九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东方讲坛特别版”,共举办各类讲座121场,除“形势与热点”和“文化与人生”系列讲座之外,还举办了 “健康社区行”系列讲座。
市社联还举办了“走进上海科普博物馆”活动,在活动周期间,上海天文博物馆、上海邮政博物馆、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馆和上海消防博物馆等13家市级科普教育场馆,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
三、创新科普手段,拓宽传播覆盖面
近年来,市社联在开展社会化教育宣传普及工作中,一直认真探索新形势下社科普及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本届活动周期间,有多项活动登上互联网,架起了专家学者与百姓沟通交流的“桥梁”,形成了一大亮点。
11月12日和15日,第九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两场网上主题论坛分别在东方网全程现场直播,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专家学者们就活动周主题,在网络平台上与市民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互动。
除此之外,本届活动周还有部分特色科普活动借助网络这一新媒体展开,如:市法治研究会、市法学会、市社区发展研究会、市社会学会、市政治学会、市经济学会、市社会心理学会等单位与新民网、东方法治网共同开展了“科普大互动、有奖来参与”系列活动, 该活动由“考一考,社区法律知多少”、“学者讲故事,大众作批示”和“借助你的一双慧眼,为普法出个金点子”等内容组成,邀请广大网友结合自身所学,在网上为普及法律知识建言献策,并对优胜者进行奖励,大大提高了市民对社科普及活动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与此同时,市社联在活动周期间还与新闻媒体全面合作。活动周前,在解放日报和社联网站上刊登大型广告,活动周中,中国新闻网、人民网、中国经济网、解放网、东方网、新民网、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青年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上海教育电视台等10多家新闻单位先后报道了活动周的相关情况,有的还制作了专题节目。新闻媒体的全方位介入,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大大提高了本届活动周的知晓度,增强了社科普及工作的吸引力、影响力和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