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交流 > 国内协作 > 正文

市社联携手市科协首次组织跨界对话

发布日期:2014-06-02

    5月29日下午,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科技与人文的对话”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首场“对话”主题为“弘扬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邀请了中科院王恩多院士,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胡守钧教授,中山医院原院长杨秉辉教授等四位对话嘉宾。来自本市医疗机构、管理部门、高校、市民代表约300人参加。
    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沈国明在致辞中指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受到科技的发展需要人文的支持,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同样需要科技的支撑。市社联与市科协相隔了一条淮海路,我们应该有很好的合作,真正的成为“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医患关系是热门话题,市民非常关心、医务工作者非常关心、政府非常关心、学者们也非常关心。怎么来很好的调整和处理好这对关系,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很突出的现实问题。如何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所提出的:“上海一定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深入人心,努力在这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今天,我们选择这个话题,作为科技与人文对话的首场内容,我觉得很有意义。相信今天只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我们还会举行更多类似的活动。
    会上,四位嘉宾首先作主旨发言。杨秉辉认为,首先,现代医学建立在科技进步之上,易造成唯技术论,而忽视医学中人的因素,造成了医患关系紧张,需从医学教育这一源头补上人文一课,让学生既了解疾病,又了解人与社会,做一个丰满、完整的人。其次,医学是有缺陷的科学,医疗不是万能的,更多情况下,医生给予患者的不是治愈而是减轻病痛的照顾,民众应该理解医疗的局限性,了解医疗的风险性,多一些宽容,也应该大力提倡建立社区全科医生。最后,医患之间的不和谐,也有政策方面的原因,希望政府在医疗上能够有更多投入,让民众少些后顾之忧,这会大大缓和医患关系。
    胡守钧认为,第一,医生和病人相互依赖,医患关系是典型的共生关系。当共生关系主体产生利益冲突的时候,就会产生矛盾冲突。化解医患关系的矛盾,优化医患共生关系,医患双方首先必须遵守相关法律和制度,这是共生关系的关键所在。第二,共生双方都有自己的权利,但每一方也要承担相应义务。医生有职业发展的权利,也有遵守职业道德、照顾病人的义务;病人有得到治疗的权利,也要承担尊重医学、配合医生的义务。除了此之外,医院、医生、药厂、病人、家属等多重利益交织和冲突,加剧了医患紧张。建立一个公正、独立的第三方介入机制,引进一支专业医疗社工队伍,调节、缓和、沟通利益冲突各方,十分必要。最后,在医患关系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不可偏废,既要遵守科学规律,尊重科学知识,又要医患之间的互敬互爱。
    王恩多认为,医生是高尚的职业,医学人才的培养周期特别长,医生成长的过程非常艰苦,绝大多数医疗工作者是尽责尽职,恪守职业道德的,患者应该对他们多些理解和宽容,信任与敬畏。作为一名生命科学研究工作者,更重要的使命是在基础科学上发现疾病机理,用科学进步减轻人类病痛,减轻医生的压力。比如,设计靶向药物,抑制癌症生长,培育干细胞实现组织再生。但这一过程需要不断进行临床试验,所以基础研究的任务非常艰巨,更需要患者和医生相互的理解和配合。
    葛剑雄认为,医患矛盾在中国已经超出医患的本身,超越了学理研究和学术讨论的范畴,它与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群体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转型时期特殊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第一要排除干扰,综合治理。比如法律的干扰,政府政策不科学的干扰,既得利益群体的干扰,媒体错误导向的干扰等等,让医患关系牵一发而动各方,矛盾自然难以解决,应该让医患关系回归简单,创造一个医患互信的条件。第二,每一方都要在利益面前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很多人一面批评腐败,批评社会,批评不守纪律,批评不守公德,但一有机会,也希望可以分一点。只讲权利,都想争取利益最大化,而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每个人都应反思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守住什么底线。最后,要更加重视政府与媒体的作用。有关管理部门应多做些政策解释和宣传工作,消除由于某些制度因素造成的社会对医疗系统的误解,不要诱发民众对医保制度过高的期望,媒体应该尽量谨慎、客观、公正地报道相关新闻,不夸大医疗技术进步的作用,也不要妖魔化医疗工作者,营造一个良性的舆论环境。
    主旨发言后,与会嘉宾展开对话交流,并回答听众提问。两个多小时的“对话”,嘉宾直面现实,观点鲜明、分析深入、说理透彻、通俗易懂,不时赢得全场听众的热烈掌声。
    会后,来自华东医院的戴慰萍感慨地说:“现在群众对医院和医生的误解很深,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压力很大。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我们怎么治疗病人?医生真的非常需要社会舆论的支持,需要病人和家属的理解!我们医务工作者希望这类活动经常举办。”“现在不明实情,不辨真相就张口指责的人太多了,”一位市民对专家说,“我是一名社区志愿者,我要把今天专家的观点带回去,发动身边亲朋好友担当公民责任,从自身做起,共建和谐医患关系。”上海大学社会学专业学生苏亮和陈志杰说:“今天的对话活动应该在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上多多出现,并且通过一些会议进行更加深入的跨界学术探讨。”一名市卫计委宣传干部向主办方表示:“今天通过两界专家的声音,有助于大家认清医患问题的根结。市卫计委非常重视并已经着手开展了一系列提高人文素养、疏导医务人员心理压力、提高医患沟通技巧的培训和活动。今天专家提到的很多观点对我们启发很大。希望在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下,把当前的医患矛盾处理好,解决好。”

 

 

 

(科普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