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交流 > 国内协作 > 正文

2006年华东地区社科联协作会交流材料(上海市社科联)

发布日期:2006-10-31

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
——上海市社联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简述

        上海市社联作为全市社会科学类的民间组织(包括学会、民办社科研究机构,以下简称“社团”)业务主管单位,现有154个学会(研究会),13个民办社科研究机构。近年来,我们在发挥业务主管单位作用、推进社团的培育和发展方面,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及市委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及有关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培育的精神,着力公共平台的构筑,推进社团功能的培育,使我们的学术性社团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科学界专家学者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
        一、基本理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为社团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要从中国现阶段的特点出发,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进一步加强社团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增强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加强社团管理工作,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科学研究的需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繁荣社会科学、推动理论创新的强大思想武器,为繁荣发展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拓宽了研究领域。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渗透到社会科学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中去,各个社团负有重要的责任。社团是党联系广大理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也是社会科学领域中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只有这样,才能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卓有成效地指导各个学科的发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第二,加强社团管理工作,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上海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的需要。各个社团要发挥学科特长,动员专家学者,为国家和上海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前瞻性的、全方位的、可操作的理论支持和智力服务。
        第三,加强社团管理工作,是加快社会科学发展和加快理论创新的需要。市社联所管各个学会覆盖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学科领域,面临着艰巨的理论创新的任务。社团工作的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上海社会科学发展的广度、深度和高度。
        第四,加强社团管理工作,是团结广大理论工作者、巩固党的社会基础的需要。要通过社团工作提高吸引力,增强凝聚力,扩大覆盖面,把更多的社科工作者团结在党的周围,从而有效地巩固党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
        第五,加强社团管理工作,是社团自身建设、保持社团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基本做法
        近几年来,市社联在社团的功能培育和规范发展方面,坚持正确导向,努力开拓创新。在加强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培育学术社团各项功能,促进其健康发展。
        1、组织机制创新近年来,我们努力探索创新学术社团的组织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抓手。一是抓好社团党建。根据中央和市委的有关文件,市社联全面开展了社团党建工作。到去年底,已有98%的社团建立了党组织。各社团党工组充分发挥其成员都是学会主要领导的优势,以多种形式开展工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把握学会的政治方向,参与社团重大事项的决策,把党工组的工作目标与社团的工作目标有机结合,同时支持社团按自身的章程办事、开展各项活动。市社联每年都定期召开两次社团党工组负责人会议,交流经验,部署工作。二是抓好社团换届。市社联党组把规范化换届作为社团组织建设创新、运行机制创新的重要契机,从有利于社团全面工作和长远发展的高度,着力抓好社团换届工作。一方面努力使新一届理事会结构实现以突出学术研究人员为主的专业化,老中青三代学者相结合、以中青年理事为主体的年轻化,涵盖全市本学科“各路大军”的代表性;另一方面使一些行业性较强的应用类社团通过换届,在领导班子内充实进科研、教学等单位的有一定层次的专家学者,提高了社团的学术性与社会性。另外,以换届为契机,对一些薄弱社团进行了整合。许多学会在换届后都形成了新的工作机制,增强了活力。
        2、功能平台创新对社团规范管理的目的,是要培育社团的功能,促进社团的发展。根据所属社团的特点,我们提出了构建五个方面的平台,即:1、党团结、引导社科界知识分子的平台;2、学术研究、交流的平台;3、社科界专家学者贡献智慧、参与决策咨询的平台;4、社会科学理论知识普及教育的平台;5、社会科学特定专业领域专家学者自我组织的平台。近年来,我们通过多方面的工作,引导社团积极开展这五个方面的功能建设。(1)学术活动方面,我们通过举办社科界学术年会、社会科学热点问题“一月一会”等平台,引导社团突出理论研究交流这一“主业”,使学术活动常搞常新,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多样化。(2)在智力服务方面,我们引导各社团特别是应用学科学会发挥人才荟萃的智力优势,努力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3)在社科普及方面,市社联以与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东方讲坛》以及“社科普及周”为主要平台,引导所属社团发挥学科专长,开展社会科学理论知识普及活动,为广大干部、青年、市民解疑惑,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贡献。
        3、工作机制创新市社联在履行对社科类社团业务主管职能的工作中,结合自身特点和所属社团特点,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出从规范管理到培育功能和引导发展的一系列做法。除了前面提到的组织建设和功能平台的创新举措外,还开展了以下制度化的工作:(1)每年一报。我们从2002年开始从所属社团的特点、功能出发,设计、实行了社团年报制度,每年对社团从学术活动、科研成果、科普咨询、对外交流、信息传播、组织建设、党建工作、财务状况等8个方面全面掌握情况,汇总6.7万个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用以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指导工作。(2)三年一评。我们在所属社团中每三年开展一次评选优秀学会和优秀学会工作者活动。迄今已连续举办了四届,分别评出18、25、30、31家优秀学会,去年又在此基础上推荐出1家全国优秀学会、7家上海市优秀学会。本届还首次评选出3家优秀民办社科机构,30项学会特色活动奖,有力地发挥了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3)年年考核。为促进面上多数社团加强自身建设和发挥功能作用,我们开展了创建“达标学会”的活动,从2003年开始,每年考核评估一次,“达标评估”的指标涵盖了社科类学术社团的基本功能。经过按严格程序考评,共有121个学会成为“达标学会”,占社团总数的78.6%,其中99个学会连续3年达标,占社团总数的64.3%。(4)一年两会。我们每年在年初和年中举行两次社团负责人会议暨党建工作会议,传达上级精神,交流经验,部署工作,现已形成制度。(5)培训交流。抓好社团秘书长队伍是学会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我们每年都组织一至二次秘书长培训,组织相关学科社团之间的工作交流例会,还组织与兄弟省市同行交流,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使命感和业务能力。
        三、基本成效
        各学会和民办社科研究机构积极参与社联构筑的各项平台的活动,培育功能,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社团逐步纳入了“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健康运行轨道,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市社联各项工作也进入了“寓主管于服务,以服务促主管”的良性循环,从而使上海社会科学学术社团的发展出现了政治方向坚定、学术活动活跃、社会影响扩展、功能作用增强和自身建设规范的工作新局面。
        1、在社团组织建设方面
        根据对154个学会的综合评析,目前在组织建设方面比较健全的占52%,尚健全的占31%,较过去领导班子人员老化、活动开展不正常等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
        2、在社团党建方面
        各社团党工组去年共开展党组织活动382次,确立了党工组在社团中的指导地位,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实践证明,“党的工作小组”是比较适合社团工作实际情况的组织形式和工作载体。通过党工组的网络,市社联党组对社团工作领导的及时有效性得到加强,学会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也有了保证。
        3、在学术活动方面
        2003-2005年,各社团共举办学术年会、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会等各类学术活动4439次,出席的专家学者共360288人次,活跃了上海社科界的学术空气,促进了各学科的理论创新。
        4、在决策咨询方面
        2003-2005年度,各社团组织实施并完成科研课题和决策咨询项目达522项。
        5、在社科普及方面
        2003-2005年,各社团举办各类形势政策报告会、科普讲座、专业培训等共2272次,直接受众达602890人次。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