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交流 > 国内协作 > 正文

2006年华东地区社科联协作会交流材料(江苏省社科联)

发布日期:2006-11-02

创新思路 增强合力 拓展华东地区社科协作新局面
——在2006年华东协作会上的讲话

        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热潮中,华东地区6省1市社科联在这里汇聚一堂,共商协作发展大计。这次会议是华东地区社科联加强互助协作的一次重要会议,必将有力地促进华东各省(市)之间的合作交流和社科事业的共同繁荣。借此机会,我将结合江苏社科联的实际就加强华东地区社科联协作讲几点意见。
        一、抓住历史机遇,充分认识加强华东地区社科联协作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华东地区社科联协作是社科联工作的内在要求。社科联作为群众团体,最大的优势在于“联”,最大的潜力在于“合”。由于历史原因以及体制、机制的影响,过去社科联系统以及省际之间协作活动较少,协作途径不宽,长期囿于自我封闭、自我循环、自我欣赏的思维模式,以至于社科工作活力不强,作用不显,尤其是省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够通畅、不够充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华东社科资源的集聚和共享。因此,最大限度地发挥社科联独特的组织优势,充分整合各方面的社科优质资源,切实加强华东地区社科联的协作交流,是社科联工作的本质要求。
        (二)加强华东地区社科联协作是集聚人才、信息、文化优势的重要举措。华东地区6省1市是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是全国的人才高地、信息高地、文化高地、科技高地,也是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总量规模大、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华东地区社科的综合竞争力如何对各省、市乃至全国的影响举足轻重。与此同时,华东6省1市的经济圈和文化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加强华东地区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的聚合,有利于促进全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创新,有利于带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加快发展,有利于加强长三角地域大文化的资源整合。
        (三)加强华东地区社科联协作是新形势下繁荣发展社科事业的迫切需要。进入21世纪,党中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3号文件,给社科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省、市社科联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创新工作方式,拓展工作思路,尤其是华东地区的社科联积极探索并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并极具带动力、影响力的工作机制、活动载体和品牌项目,各省、市社科联工作都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最好时期。因此,对于新时期的社科联工作而言,如果体制、机制创新是社科联发展的最大动力源,那么人才、项目的协作则是社科联工作做强做大、繁荣发展的最有效“助推器”。
        二、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探索社科联协作的机制建设。
        近几年,江苏省社科联按照“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服务大局,扩大影响,发展自身”的工作目标,在加强省内及省际的社科协作方面积极实践和思考,拓展发展空间,履行工作职责,在一些长效机制建设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拓宽工作渠道,充分发挥协作功能。
        近年来,我们努力发挥社科联工作的优势和特色,在“联”字上下功夫,积极拓展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在工作渠道和工作网络上着重向四个方面延伸。一是向高校和研究机构延伸。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社科联“联”的优势,整合“五路大军”的力量,牵头成立了由我省高校、党校、社科院和省、市有关部门研究机构组成的,以跨学科研究为重点的“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协作会”。运用这一载体,我们在高校建立了工作网络,在协作课题、学术活动、社科普及等方面开展多学科的合作。联合河海大学等单位举办了“移民、环境与和谐社会”论坛,联合有关学会、研究会组织了“江苏文化史及学术流派”的系列研究,联合中国伦理学会、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举办了两届“中韩伦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二是向省委省政府各有关部门延伸。近年来,我们按照省委书记李源潮对江苏社科界提出的“勇敢而即时地回答江苏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要求,积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先后联合省农工办、省发改委、省民政厅等部门举办了“江苏粮食论坛”、“道德建设与现代化进程理论研讨会”等学术活动。三是向各省辖市延伸。我们分别在南通、无锡两市连续两年举办“江苏高层苏商论坛”,先后联合南京、扬州、淮安、徐州、南通等市连续两届举办“海峡两岸文化高层论坛”,联合无锡市举办了“中国吴文化国际研讨会”等,从而有效地扩大了社科联的工作影响。四是在工作网络上向市、县(市、区)社科联延伸。2004年以来,省社科联在工作指导和部署上,加强对市级社科联工作的带动。与此同时,省社科联加大对在有条件的县(市、区)成立社科联组织工作的力度。去年以来,我省先后已有20个县(市、区)成立了县级社科联,苏州和淮安两市实现了县级社科联组织建设“满堂红”。今年5月,我们在苏州太仓召开了全省县级社科联建设经验交流会,明确提出今年年内再建20 个左右的县级社科联,力争实现每个市都有新突破,全省县级社科联创建率达到40%的工作目标。
        在省内协作日臻成熟的基础上,我们还努力探索,创造条件,积极推进省际间的协作性活动。如我们2005年举全国社科联之力,在承办全国社科联协作会的同期,举办了“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并获得成功,为加强省际社科联协作探索了路子。又如会同无锡市与上海市、浙江省及我省社科联联合举办“长三角发展论坛”,在此基础上,江浙沪三省社科联共同联手,聚集了三省16个社科联的力量,共同支持无锡市社科联《江南论坛》杂志的扩办。另外,省属学会也积极加强了与外省学会的交流协作。如省金融学会与上海市金融学会、浙江省金融学会联合组织了“长三角金融合作研究”,举办了“长三角金融高层论坛”;省房地产经济学会与上海市房地产经济学会、浙江省杭州市房地产学会联合举办了两届江浙沪房地产经济论坛;省孙中山学会联合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孙中山学会举办了孙中山“博爱”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等,为省际间、尤其是华东地区社科联的协作共享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二)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加强协作机制建设。
        在加快协作局面推进的同时,近几年省社科联注重协作机制的建设,不断创新和完善四个协作平台。一是设立重大应用研究协作课题。在广泛征集课题的基础上,建立由省委省政府领导圈定课题、省规划办立项、省社科联组织管理、省内多学科专家协作研究的制度,就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立项研究,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服务。2005年,通过邀标,由我省100多位知名学者组成的8个课题组,就“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江苏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与途径研究”、“江苏防范重大社会风险预警研究”等重点课题立项研究,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持。二是组织高层次的学术活动。省社科联联合高校、党校和有关部门科研机构等共同组织每年一度的学术大会。2006年学术大会期间,将组织50场学会学术年会和5个学科专场,在此基础上,举办学术大会。5个学科专场将分别由南京、苏州、扬州三地的高校和党校承办,展示我省社会科学最新成果,聚焦学术前沿,推动江苏优势学科和学科群建设。三是创设省级学会协作机制。省社科联在对学会分类梳理、健全档案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学会协作会制度,将省级138个学会、研究会分成经济、哲社和文史三个协作板块,分别负责相关学会、研究会之间的联络、协作等工作,形成了相关学会、研究会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运作机制。经济协作组组织召开了“江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文史协作组组织了“纪念建党85周年理论研讨会”、“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理论研讨会”和“人文江苏”工程的具体实施工作;哲社协作组将于近期组织召开“社会和谐的制度与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和“200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信息交流会”。四是举办海峡两岸文化发展论坛。省社科联联合台湾高校和社科机构,会同各市社科联和省内高校两年举办一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发展论坛”,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三、创新发展理念,积极拓展华东地区社科联协作新空间。
        华东地区社科联的协作交流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我们创新发展思路,共建工作机制。现就进一步加强华东地区社科联的工作协作提四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华东地区社科联协作工作机制。要保障华东地区社科联协作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并常年坚持。建议建立华东地区社科联协作制度,由各省(市)社科联主要负责同志组成,适时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每年华东协作会的主题以及相关协作课题和学术活动。
        (二)确定和组织一批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华东地区的大部分省(市)都处于长三角和泛长三角区域,无论是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还是在文化发展方面都有着一批共同关注的话题,如长三角经济一体化问题、沿海沿江战略发展、城市化和经济国际化、城市群及城市圈建设、长三角区域文化等。建议每年能够突出1-2个重点课题,组织力量协作攻关,实现华东6省1市社科界的“智力联盟”,以项目为纽带,以课题为载体,增强区域社科综合竞争力。
        (三)有计划地组织大型协作活动。集华东6省1市的人力、物力、财力,共同组织大型协作活动,有必要、也有可能。建议采取共同主办、轮流承办的方式举办发展论坛,如“泛长三角合作发展论坛”,邀请知名专家共论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建议以同一时间、同一主题举办每年一度的科普宣传周活动,共同打造诸如“长三角人文讲坛”等品牌项目,共同组织《华东地区人文社会科学素质与需求调查》课题和问卷等。
        (四)组织华东地区社科联干部的培训工作。随着社科联工作范围的不断拓展和工作任务的不断加重,迫切需要加大社科联干部的培训力度。各省(市)社科联人数较少,组织系统培训比较困难。因此,建议华东6省1市共同就干部培训工作制定规划,编写教材,调集师资,集中组织,轮流执教,以利于社科联系统的干部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交流各地工作。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孙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