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06-09-26
2006年8月10日至11日,全国社科联协作会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在贵州贵阳举行。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社科联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社科界的13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各地社科联对本次会议高度关注并作了认真准备,有24个省区市社科联由党组副书记或副主席以上领导带队,14个省区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和3个省区社科联主席到会。会议期间,大家紧紧围绕新形势下创新社科联工作体制机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讨,并就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了研讨。会议收到26个省区市社科联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学术论文共38篇。
在10日上午的开幕式上,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肖永安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他向与会代表介绍了贵州省情和贵州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贵州省社科界在“十五”期间的发展情况。开幕式由贵州省社科联副主席徐静同志主持,贵州省社科联主席徐圻同志致欢迎辞。会议于11日闭幕,贵州省社科联主席徐圻同志作了总结讲话,贵州省社科联秘书长吴黔斌同志致闭幕辞。
会议交流采取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与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从各自社科联的工作实际出发,阐述了对新形势下社科联工作定位的思考,并重点就创新思路、完善体制机制、搭建平台、打造品牌、拓展功能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同时还就进一步规范全国社科联协作会的有关重大问题作了深入讨论。现纪要如下:
会议认为,此次会议是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民办社科研究机构管理工作的意见》相继下发、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召开的,各地社科联通过抓住机遇,拓展职能,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平台搭建得以加强,品牌效应逐步提升,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社科联工作得到普通重视,经费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同时,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社科联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社会认同度得到提高,有利于社科联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形成。
会议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也是社科联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国家要坚持科学发展,就必须充分肯定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要想取得持续、快速的繁荣发展,也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的思路。
会议认为,目前正值“十一五”规划的起步阶段,社科联也处于新的发展时期,在新的阶段,社科联的发展取向成为各地社科联在发展过程中积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由于没有全国社科联,各地社科联的设置和功能也不尽相同,因而“社科联是什么”和“社科联干什么”成为各地社科联在职能定位和发展趋势中首先思考的问题。
与会代表认为,社科联要积极进行自身性质和职能的理论研究,加强对社科联定位的理性认识,用理论指导社科联的工作实践,并积极营造社科联文化。目前,在社科联的定位上,取得共识的是:两支力量、两种手段和三个服务对象。“两支力量”就是社科类社团和社科界两支社科联的依靠力量。以前社科联的定位主要是学会管理,所以过多依靠社团的力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一是“界”,即界别的代表,二是“联”,即整合、联合的能力。所以,要以社团和界别两支力量为基础,扩大社科联的联系面,充分发挥社科联联系、联合、整合的功能。“两种手段”就是管理和服务。社科联是半官半民的群团组织,在目前情况下,要加强社科联的调控手段,提高社科联的界别代表性,就需要依靠政府,面向社会,将服务规范化、权威化,加强行政职能,以实现社科联从“软服务”向“硬管理”的转变。“三个服务对象”就是社科联的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党的宣传思想理论工作服务;要创造条件,整合资源,为社科工作出人才、出成果服务;要服务于公众的需求,深入开展社科普及活动,将社科研究与社会需求相统一。
会议认为,随着各地社科联对自身定位的思考,社科联的工作机制和体制不断创新,在各自的实践中都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于自身发展的道路。近年来,各地社科联积极构筑社科工作新平台,打造出一系列品牌。如“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上海“东方讲坛”、广东“岭南学术论坛”、“江苏省社科界学会学术年会”、福建“百项调研活动”、“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周暨社会科学进社区活动”、《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普及文库》、陕西省镇安县“社科专家村”、“中国--贵州反贫困论坛”、新疆社科界“青年学者论坛”等等,每个地区社科联都有亮点,众星拱月,灿烂星空。在各地社科联富于成效的工作中,通过以活动为载体,以平台搭建为机制,整合了体制内和体制外的资源,将社科联的活动日常化、规范化,形成长效机制,打造出众多品牌,拓展了社科联的职能。
会议认为,在新平台的搭建中,各地社科联主要围绕自身定位的“三个服务对象”开展了大量扎实的工作:
一是组织研究,服务决策。调动社科工作者研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协调、联合攻关,明确了让社科研究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决策是社科联应有的职能。各地社科联都紧密联系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社科界的专家学者开展各种理论研讨活动。许多社科联建立了“社联策论”、“季谈会”和《专家建议》等平台,为地方党政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咨询服务。这些服务针对性强,质量高,得到了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重视,也为社科联发挥作用,体现价值找到了途径。同时,社科联还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注重社科理论研究正确的政治导向。
二是统筹协调,服务专家。社科联要真正成为社科界的界别代表,关键是要发挥对社科界的统筹、协调、引导和整合功能,要整合高校、党校、党政研究部门、研究院所等各路大军的力量,通过合作,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各地社科联组织大规模的学术年会,建立社科研究基地,举办各种研讨会、座谈会,召开主题性、应用性强的学术论坛、前沿论坛、高峰论坛,编辑大型社会科学丛书、资料。通过这些平台的搭建,既为社科联发挥联合、开放的优势提供了途径,又较好地解决了经费相对不足的问题。
同时,各地社科联组织的社科评奖也都在朝规范、权威和公正的方向推进,这对推动各地社科优秀成果的产生、社科人才的培养等具有重要意义。社科联指导下的社科类社团在组织研究、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也在社团转型的过程中得到加强。
三是做强科普,服务社会。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社科联服务社会、取得实效,扩大自身影响,凸现自身地位的工作新领域。近年来,社科联的科普职能也逐步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社科联的科普经费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各地社科联对科普工作的重视程度都在提高,科普工作部门得到了充实和完善。一些社科联还积极推进社科普及法制建设,通过不同的方式推进社科普及的立法工作,使社科联的社科普及职能能够得到法律支撑,经费得到保障。同时搭建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科普及活动平台,形成了一些地方品牌。这些平台包括公众社会科学素质调查,举办社科普及周,编纂系列社科普及丛书、画册、知识读本和音像制品,与各种媒体合作举办社科普及栏目,举办规模化、规范化的社科普及讲座、论坛,等等。科普活动的广泛开展逐渐成为社科联工作的新亮点,并成为构筑地方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下基层、入社区、进学校,科普活动的开展使社科联的影响得到扩大,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
会议认为,众多社科工作新平台的搭建为社科联工作找到了新的抓手,充分体现了社科联的人才优势和学术优势,成为社科联工作体现价值、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而且一些社科联自己探索出来的自选动作逐步成为得到领导认可、社会认同的规定动作,社科联不断以“有为”实现“有位”的局面正在形成,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局面。
会议认为,全国社科联协作会举办以来,作为全国社科联系统最高规格、影响最大的会议,对加强各地社科联之间的交流、学习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各地社科联的广泛重视。许多社科联好的机制和作法,都是通过协作会得到了交流,促进了各地社科联的共同发展。但随着各地社科联的加速发展,社科联地位的提高和作用的进一步增强,各地社科联之间实质性的交流、协作变得更加重要。尤其在没有全国社科联指导和规范的情况下,更需要利用协作会进行相互间的协调、协作。所以,协作会本身要进一步加强职能,提高规格,规范程序,以促进各地社科联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为社科联工作空间的不断拓展创造条件。
与会代表呼吁,应尽快成立全国社科联组织。认为成立全国社科联有利于各地社科联工作的整体推进,有利于规范各地社科联的发展,为各地社科联工作创造更好的环境,也有利于社科联建制的完备,有利于社会科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实践。在目前成立全国社科联的相关条件还不太具备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好全国社科联协作会的组织、协调功能,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此,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讨论:
有代表提出,随着各地社科联工作的不断拓展,全国社科联协作会作为全国社科联系统最高规格的会议,不能仅满足于简单的沟通交流,而应能够实质性的指导开展一些全国性的社科工作联动,加强深度合作;有代表提出,全国社科联协作会应转型为各省区市社科联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作联席会议,增强权威性、统筹性和指导性;有代表建议,设立协作会议秘书处,增强会议的规范性及全国各省区市社科联有关工作的协调性;还有代表提出,协作会应邀请中宣部的有关领导参加,一方面对社科联的工作进行指导,同时社科联的呼声也能够得到及时反映,为全国社科联的早日成立创造条件。
会议决定,2007年全国社科联协作会由上海市社科联承办;统一使用社科联会徽标志,具体式样由上海市社科联负责设计,在征求各地社科联意见后生效;组建全国社科联协作会秘书处,由上海市社科联先提出方案,征求各地社科联意见后从2007年的上海会议运作时启动。
与会代表认为,此次会议所取得的实质性成果,将为今后全国社科联协作会功能的提升及全国社科联组织的成立奠定一个较好基础。同时,贵州省社科联在会议的组织和服务方面的工作也得到了与会代表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