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交流 > 国内协作 > 正文

交流经验、提升水平、催进发展--市社联组织部分学会负责人赴江苏社科联考察学习

发布日期:2010-03-01

        为进一步提升社联的学术社团党建和学术社团功能培育水平,进一步促进学会工作发展,学习兄弟省市社联和学会的先进做法与经验,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学术社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应尽职责,1月17日-19日上海市社联组织了赴江苏省社科联交流学习考察活动。市社联党组副书记桑玉成、20多个学会的负责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江苏省社科联对于本次两地交流活动非常重视。交流会上,江苏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廖进做《对新的生态环境下学会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思考》报告。
        廖进的报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学会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的研究和认知。他提出,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20多年来,学会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不少学会的生存与发展陷入困境,一个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原因,就在于学会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实质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最突出地体现在经济生态日益市场化、政治生态日益民主化、社会生态日益多元化等3个方面;第二部分是厘清并深入剖析学会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他指出,就社科联工作本身,对学会本质属性的认识不明确、对学会功能的定位不清晰、对学会的分类指导不到位是目前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就学会、研究会自身而言,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会水准有待提高、专业权威性不够强、凝聚力吸引力不足、独立性自主性不够、办公条件尤其是经费困难等。报告的第三部分探索适应新生态环境的学会建设与发展思路,他介绍了江苏省社科联的工作模式,即“一、二、三”模式:“一”——学会年检坚持“一站式”服务;“二”——学会活动制订“双报告”、“双台帐”规程;“三”——学会管理实施三项基本制度,即秘书长培训制度、学会协作制度、达标创优制度。廖进还介绍了江苏省社科联推动学会建设指导方针的“三个转变”:一是从着眼于“管理”转变为着眼于“建设”,二是从“单向要求”转变为“双向互动”,三是从立足于“建章立制”转变为立足于“功能培育”。报告的第四部分是致力于学会功能的定位、培育与提升,他指出学会建设要坚持立会之本,彰显学术功能;要善谋促会之策,提升服务功能;要开拓兴会之源,强化整合功能;要构筑强会之基,发挥自主功能。
        桑玉成对江苏省社科联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对廖进的交流报告进行了呼应,对新形势下如何培育拓展学会工作,如何进一步发挥群众性学术团体的功能,如何进一步提高学会的自主性和自治能力阐述了观点。
        参加交流的本市学会负责人畅谈了学习江苏经验的体会。许多同志还就学会党工组的作用和工作形式、学会如何促进相关学科发展、学会如何加强青年学术骨干队伍的培育和建设等问题,以及对社联学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提交书面交流材料。
        现将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学会党工组的重要作用
        在社科类学术团体中建立党工组,是上海市社联结合所属学术团体的实际,落实中央有关社团党建战略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00年以来,党工组在学术团体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导向作用。上海市社联副主席,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会长、党工组组长奚洁人结合本学会工作实际指出,党工组必须坚持正确的学术方向,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加强马克思主义领导思想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关注党和国家领导工作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为重点,加强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领导学研究;重视不同领域中干部个体领导力提升研究。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党工组组长陈章亮指出学会党工组的首要任务是保证中央和市委的相关政策畅通无阻,保证社联的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得到完全贯彻,保证学会工作正确和健康发展。上海市宋庆龄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党工组组长秦量介绍了该会党工组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辩证唯物史观,切实加强对学术研究和学术建设的领导。上海市商业会计学会秘书长、党工组组长何礼兴从实际工作出发,阐述了党工组的导向作用。学会的重大事件必须向党工组请示汇报,例如换届选举领导成员等。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党工组成员杨烨认为党工组成员与学会主要领导成员重合,可以为学会在发展中坚持社会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给予有力的支持。2、协调作用。奚洁人介绍了领导科学学会六个专业委员会如何在党工组领导下,协调开展学术活动,加强各专业委员会间及与兄弟学会、单位之间的合作,提高资源整合力度。上海市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党工组成员金西智提出要通过党工组促进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协作,合力攻关,取得成果。3、凝聚作用。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党工组成员骆德芸介绍了近年来该会党工组注意在改革实践中坚持学术研究,利用社会力量拓展学会工作,依靠本会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深入企业进行探索,提出新型集体经济理论,扩大了影响力和凝聚力。陈章亮指出,党工组并不能直接管理党员的组织生活,但加强思想工作,调动学会和会员的积极性,使其成员正确开展活动,这种凝聚作用,是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组织保证。
        学会党工组的工作形式
        党工组的工作,主要是围绕学会的中心工作展开。上海市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秘书长、党工组成员单冠初指出党工组正常开展活动是保证学会政治方向和活动质量的重要前提,介绍了该会党工组会议一般每两月召开一次;个别商议随时进行;涉及专项工作时,常以扩大会议形式,邀请相关骨干一起研究。上海市总会计师工作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党工组组长任光辉介绍了该学会党工组活动的两种形式:一是党工组单独进行,主要是学习中央和市委重要会议文件,领会精神,武装思想,提高指导工作的水平;二是党工组成员参加会长会议、秘书长会议,围绕市社联和上级布置的工作,研究确定本会贯彻执行的意见等。上海市法治研究会秘书长、党工组成员包志勤介绍了该会党工组坚持两个“会”制度,即重要决策事先开会,遇上问题及时开会。上海市台湾研究会副秘书长、党工组代表孙英华介绍了该会党工组开展工作的三种形式:一是坚持党工组与学会领导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商量确定年度工作计划,重大事项联席会议讨论决定;二是经常组织学会领导中的党员,传达中央、国台办、市台办领导对台工作重要讲话精神,领会、把握、贯彻党的对台方针政策,以确保对台研究工作的主基调始终与中央对台工作保持高度一致;三是以党工组与行政工作二位一体的形式,开展各类对台研究、交流等活动。
        学会如何促进相关学科发展
        学会存在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在于促进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上海市政治学会秘书长、党工组副组长周敏凯详细介绍了该会以团体会员单位为依托,促进学科发展的做法。建立上海主要高校和科研院所政治学科的团体会员机制,由副会长、副秘书长为联系人,提供学会活动的基本组织平台;学会与团体会员单位合作每年举办数量不等的专题学术讨论,及时研讨政治发展的热点问题;每年一次的年会的分会场轮流放在团体会员单位,有力提升了政治学科在高校文科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上海市青年运动史研究会副会长、党工组副组长田保传认为提高科研实效是在学会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整改措施。上海市粮食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党工组成员姚明燕介绍了该会促进学科发展的两大任务:围绕中心,深入开展粮食工作调研;突出重点,认真搞好粮食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上海市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党工组成员袁钢介绍了通过合作举办“上海城市发展与管理创新论坛”,有效集聚相关学会的研究力量,激发各学会内在活力,扩大各学会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认为这是学会间加强联系,提高学术研究水平的好办法。
        学会如何加强青年学术骨干队伍的培育和建设
        青年学者体现了学科发展的未来,是上海社科事业的希望,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未来社科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近年来各学术团体在青年学者培育方面,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搭建形式多样的平台,为青年学者成长营造良好氛围,推动青年学者的进步和成长。
        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秘书长、党工组成员高克勤介绍,该会活动的参加者主要是青年学术骨干。学会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使青年学者有机会接触到资深专家学者,学术研究成果有机会为学术同仁所了解,并在学会主办的学术论坛上发布,收入论文集,有利于脱颖而出。上海市统计学会秘书长、党工组成员吴文杰认为在青年统计业务骨干培训和建设方面,该会首先从形式上把青年学者吸纳到学会组织中来;其次要搭建平台,让青年统计业务骨干展现才华。市统计学会每年组织面向基层的统计论文评比,并积极组织青年统计人员参加中国统计学会的统计科学讨论会和统计学术论文评比活动。上海市物流学会会长李厚圭介绍了学会在青年学术骨干队伍建设上的经验:在建立学术委员会和开展学术活动中注意发挥青年学者的作用;注重发展青年学者入会。周敏凯强调了学会在编辑论文集中注重了青年学术骨干的文章比重,一般都在2/3左右,通过学会的悉心培育,学会的青年学术骨干,不少已经在上海市政治学研究领域崭露头角,有了一定的学术地位和影响。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副会长、党工组组长王厥轩介绍了该会紧紧抓住队伍建设和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与发展这两个主旋律,组织成立青语会,为上海优秀中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通过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壮大队伍,通过大批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凝聚人心。上海市生产力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党工组副组长眞虹介绍了该会设立“青年研究基金”,对青年学者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设立两年来,得到积极响应,申报踊跃。
        对社联的学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与会者对于社联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党工组组长王震国建议,社联可以根据国家、上海的实际需要和学术发展的长远需要,组织有创意、策划能力强的专家学者开展专项论坛的策划,组织多个学会联办学术论坛,形成集聚效应。任光辉建议社联党组进一步加强对学会党工组的指导,学会间可经常交流经验,提高学会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