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交流 > 海外交流 > 正文

“宋学”应作整体性研究--“宋耀如及其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发布日期:2009-06-05

        4月6—7日,“宋耀如及其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宋耀如的家乡海南省文昌市隆重举行。研讨会由海南省人民政府、海南省宋耀如宋庆龄研究会、上海宋庆龄研究会联合举办,来自海南、上海、广东、北京、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以及美国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旅居海外的宋氏家族第三、四、五代后人也应邀出席。
        海南省副省长姜斯宪、文昌市委书记裴成敏、市长严正等出席了开幕式。姜副省长在开幕式致词中指出:今天对宋耀如的研究和评价正是基于对他所奠基的宋氏家族在中国近代史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来进行的,从而以此来促进民族凝聚力的提升。他希望进一步拓展对宋耀如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无论在资料发掘还是在理论研究方面均取得新的成果。
        在开幕式上,宋曹琍璇女士代表宋氏后人作了致词。在致词中,她感谢海南邀请他们带着孩子来参加研讨会,她认为在文昌召开宋耀如研讨会意义非浅,它让宋氏后人看到了先人艰苦的生长环境,看到先人从这里走出去接受教育,又回国来报效祖国的精神。她说面对不断展现的中国近代史史实资料,她正在以一个研究学者的心情,重新审视自己的家族在历史上的奉献和地位。她表示将教育宋家孩子承袭宋耀如的信仰精神,更多地爱这个民族和国家。
        在两天的学术研讨活动中,与会代表围绕宋耀如的生平与思想、时代和环境、地位与作用、资料与评价以及宋氏家族历史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界定,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为未来研究工作的拓展和深入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殷切的希望。
        一、新视角、新观点精彩纷呈
        在本次研讨会的大会交流、小组讨论和大会感言中,包括海内外、海峡两岸在内的许多著名学者从各个视角提出了各种新观点。
        广东社科院张磊认为,以往对中国革命民主派的研究不够深入和广泛,近代中国革命民主派所崇尚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具有普世价值,是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的。中国文化遗产学院原院长盛永华认为,宋耀如将宗教的博爱精神发展到了爱国主义,继而发展到革命民主主义。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亚洲研究所所长李又宁认为,研究宋耀如在美国的经历和回国后的表现,这其中应该重视美国文化的影响。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陈立文认为,在宋耀如的身上可以看到许多看似冲突的特色,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宋耀如既温柔敦厚、与人无争,又嫉恶如仇、见义勇为。在宋耀如的子女身上,已体现了宋耀如生命与教育的传承。台湾辅仁大学高纯淑认为,宋氏家族以宋耀如为家长,以宋子文为核心,其发展和中国现代史的演变息息相关,宋家分裂了政治,政治分裂了宋家。周伟明和唐玲玲指出,美国杜克大学档案馆所藏89页的宋耀如档案,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能看到的最原始、最完整的宋耀如早期生活和思想的记录。这份档案提供了学术界研究宋耀如的第一手资料,可以据以订正已经出版的论述宋耀如相关著作的不实之辞,维护学术工作的严肃性。张兴吉指出,对海南华侨出国潮而言,南洋地区的开发,劳动力的匮乏以及羡慕南洋地区富足的生活,是他们“去番”的主要原因,宋耀如便是在这样的海南人出国潮中出现的杰出人物。
        复旦大学吴景平根据在美国看到的资料,对一些传统的观念提出了颠覆性的见解,拓展了学术思维。比如宋子文、宋美龄、宋蔼龄、宋庆龄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往认为因为他们的政治取向不同所以他们之间的个人关系也不好。他认为从史料来看,情况并非如此,尤其是在关键时刻,兄弟姐妹间往往能伸出援手,感情还是比较真诚的。他还认为蒋宋婚姻主要是英雄加美人,以往那些政治婚姻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华东师范大学谢俊美认为,将基督教教义中的奉献具体化为献身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事业是宋氏家族最显著的特点。
        复旦大学沈渭滨认为,在史料稀缺的情况下,史家有解释历史资料和作逻辑推理的权利与义务,其结果可以有待于日后的史家经过更详细的史料论证来鉴定。黄亚平指出,宋氏家族史料的稀缺以及学术研究的滞后,造成传记题材的宋氏家族文学作品在民间起着主要传播作用,虽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公众的好奇心和历史知情权,但其负面因素不容忽视。他强调对史料应该有严格、谨慎的判别,必须加以认真分析、甄别和厘清。
        二、明确科学研究方法,指出今后努力方向
        正如吴景平在研讨会学术总结中所指出的,本次研讨会对宋氏家族超越了仅仅作为研究者个人兴趣的层面,提出了科学的严格要求。
        许多与会嘉宾及著名专家学者对宋耀如及其家族的研究专门进行了理论性的探讨。南京大学张宪文指出,必须彻底摘除四大家族的帽子。他说:“过去我们某些政治领导人提大资产阶级、中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等,比较乱。应该做一个科学的分析。官僚资本是政治概念,应该加以改正。”
        关于宋氏家族的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问题,与会代表们一致认为,在宋耀如和他的家族研究中,宋耀如作为核心人物,其他还有宋老夫人倪珪贞和他们的6个子女。首先是宋耀如研究必须进一步加强,因为这几乎是一个空白点。六位子女都是重要的研究领域,研究的方向和焦点应该更多地放在宋庆龄、宋美龄和宋子文的研究方面。其外延可以扩充到对宋家的三个女婿孙中山、蒋介石、孔祥熙和三个儿媳张乐怡、席曼英、胡其瑛的研究上来。
        大家希望宋氏后人能够对中国宋氏家族研究做出更多更好的奉献与参与。
        有学者还建议建立“宋学”来作为宋氏家族研究的学科保证,并提出“宋学”可以走扩展的方向,包括宋氏家族与其他家族的关系,宋氏家族与社会运动、妇女运动、慈善事业的关系,宋氏家族与近代华侨的发展,宋氏家族与教会史发展关系,宋氏家族与两岸海峡的关系,宋氏家族与近代革命历史关系等等。
        大家还提出两个共同建议:第一个就是编辑出版宋耀如的史料集,并且这个史料集是要经过考订的,是可信的;第二个建议是继续召开宋氏家族与民族复兴的学术研讨会,这个研讨会可以分成若干个题目,比如“宋氏家族与抗日战争”等等。
        三、与会形式特殊多样
        本次研讨会共接纳文稿48篇,与其他研讨会不同的是,本次研讨会的与会代表除了以论文形式参与外,还以其他各种形式参与了大会的交流。
        与会者均收到的《海南省宋耀如宋庆龄研究会会刊》(2009年第1期),是本次研讨会在筹备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成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刊登了3封宋耀如早期致林乐知函的英文原文影印件及中文译文。海南大学图书馆宋氏家族文献室4月6日的简报刊登了《宋氏家族研究综述》,弥补了此次研讨会提交论文缺少研究综述的不足。宋曹琍璇女士赠送给本次研讨会的6封宋耀如早期英文信函原文影印件。宋子文外孙冯英祥先生赠送给此次研讨会的6封宋耀如英文函原文影印件。有4封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的馆藏,有2封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其中有2封是宋耀如1915年写给在哈佛大学求这的长子宋子文的,已刊登在去年出版的《宋子文与他的时代》一书中。冯先生还认真辨识并重新打印了英文内容。另外,高纯淑除了向研讨会提交论文外,还向与会的多位学者赠送了她在台湾收集到的宋耀如致日本人士函、宋耀如和孙中山等6人致日本人士函、孙中山谈及宋耀如的一封信函等。

(朱玖琳)

来源:《社联通讯》(200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