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交流 > 海外交流 > 正文

印度学者:中国政治学和经济学家似缺乏国学支撑

发布日期:2008-11-26

        9月10日,印度中国研究所名誉主席谭中教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作了一场题为《国际关系史发展进程中的“地缘文明范式”》的学术演讲,就中西方文明的比较、地缘政治范式和地缘文明范式等议题进行了介绍。
        他认为,东半球的两大文明——中国和印度,两千多年来保持了一种“背靠背”的和平共处关系,勾画出了“地缘文明范式”的轮廓。如果把两千多年的中国称为“天下国家”,那两千多年的印度就是一种“天下文明”,它和中国的文化、社会情况相似,但没有中国那种大屋顶的“穹顶”式政治体制,是一个靠“信”、“和”、“忍”三大诉求维持的精神上统一的文明世界。而翻开西半球的历史,从古代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波斯、哈里发等强大政治实体之间到近代欧洲列强之间,根本看不到中印两大古文明之间那种“背靠背”的交融与结合,而是“面对面”不断相互冲突,相互毁灭,这是因为西半球的民族把“强力/power”看得比别的因素更重要。“地缘政治范式”对地理空间特别强调,国家要发展,就免不了进行平面空间的扩张,必然会侵犯别国的生存空间或势力范围,地球就变成寓言中的“阿拉伯人帐篷”,不能让骆驼进去取暖,骆驼进去了必然会把帐篷主人赶走。西方的地缘政治范式暗示了“文明冲突”一点也不“文明”,它不是“文”而是“武”,不是“明”而是“暗”,因此不能称之为“文明冲突”,应该叫作“武暗冲突”。
        中国要带头提倡“地缘文明”范式,就是要改变地缘政治范式横向扩张与冲突的逻辑,要以立体扩散、“上善若水”、柔能克刚的“文明”来代替“政治”的“强力”诉求,削弱“领土”观念。如果这样看问题的话,两个邻近的国家就可以像中国和印度两千年交往那样,无限地发展与扩张其精神空间而互不冲突,这就是在开展“地缘文明范式”。现在中国在发展问题上“逞强”意识太多,政治学和经济学家缺乏厚实的国学支撑,特别是经济学家脑子里更多是西方的发展理论,而缺少两千多年中国文明积累的丰富智慧,这种现象如果不改变,实际上是对中国发展有害的。
        至于目前对“地缘文明”究竟怎么理解,内涵是什么?该如何解读?地缘政治与“地缘文明”之间关系如何把握?谭中坦率指出,这些都是新课题,他目前也在思考探索之中,故不能对“地缘文明”范式做成熟的讲演。
        会上,复旦大学沈丁立从道德高度回应了谭中教授所提倡的“地缘文明”范式,他指出,伴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需要加大培养本国公民的国际宽容心态。而复旦大学李宏图则从历史上各大文明之间交往角度作了回应,他认为梳理与重新审视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历史非常重要。同济大学国政系仇华飞则从现实利益角度做了回应。此外,与会的学者们围绕“地缘文明”这个主题也积极参与了讨论。
        此次学术会议由上海市世界史学会等单位主办。

(刘锦前)

来源:《社联通讯》(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