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举行新春茶话会。刚从中东访问归来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杨洁勉以“中东问题与中美关系”为题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
杨洁勉教授说,中东是集中了世界上所有主要矛盾的地区,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六”。“一”是一个老祖宗,阿拉伯人和以色列的希伯莱人四千年前来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二”是两个亲兄弟,阿拉伯人和希伯莱人的祖先曾是亲兄弟。“三”是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四”是四次中东战争。“五”是阿以之间已经经历了五轮和谈。“六”是阿以发生冲突的六个主要矛盾:被占领土、巴难民、水资源、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土地上的定居点、宗教矛盾、民族矛盾等。
现在在中东地区形成了西边的巴以问题和东边的波斯湾两大热点。在波斯湾地区,伊朗有6千年历史,非常有潜力并具有非常特殊的大国心态。虽然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与世界基本处于隔绝状态,但其精英阶层对世界的看法非常宏观,具有特殊的国际体系观和地区秩序观。伊朗的国际体系观认为,现在的国际体系是不合理的,应当实现多极化,伊朗虽然还不能成为世界的一极,但可以同俄、中、印等力量中心联合起来发挥更大作用,特别是在石油天然气和国际金融这两大国际分体系中做出贡献。
伊朗的地区秩序观主要着眼于上海合作组织和波斯湾地区。伊朗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伊朗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后以观察员身份参加的唯一一个区域性安全合作组织,对伊朗的安全具有很大意义。而波斯湾地区有9个国家,包括海湾合作委员会7国,美国企图主导波斯湾地区秩序排挤伊朗。伊朗核问题实质上是美伊争夺波斯湾主导权的集中表现。伊核问题与朝核问题有原则区别。伊朗遵守《核不扩散条约》及附加议定书,愿意在此框架内与国际社会合作和平利用核能。但美国步步紧逼,伊朗不能再退了,如果伊朗答应冻结核项目,美国又会要求伊朗销毁核项目。
从各方面分析,伊朗在核问题上是有合法性的,但要发展核武器也是真的。伊朗核项目仍处于初级阶段,要造出核武器还需要几年时间。
伊朗现在加紧与中国做生意,企图拖住中国,中国在伊朗的战略和经济利益不断增加。中国与伊朗的贸易增长很快,每年达30-50%。中国从伊朗进口的石油占我国石油进口总量的10%。中国应该对伊朗问题保持清醒头脑,争取闹中取静,乱中求益。
仍存在美国今年对伊朗核设施发动外科手术式打击的可能性,尽管对美国动武的制约因素也很大。
在伊朗问题上,中国如何既处理好中美关系又处理好中伊关系,是一个难题。中国要求伊朗与国际社会合作和平解决伊核问题,在联合国安理会与美、欧站在一起通过了对伊朗制裁的决议,但又不赞成对伊朗实施过于严厉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