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交流 > 海外交流 > 正文

美中利益的共同性过错远超过差异性

发布日期:2007-04-30

        3月21日,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现高盛国际副董事长罗伯特?佐利克应邀在上海市美国学会和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合作举办的“鲍大可——奥克森伯格中美关系讲座”作演讲,题为“从上海公报到全球利益攸关者”。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前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作评论。参加讲座的中外人士近300人,反应热烈。
        佐利克2005年9月对纽约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发表演讲时曾提出处理中美关系的新概念,要求中国在国际体系中担当“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一年半之后,佐利克从政府转入商界,在上海再次论述在全球化背景下“利益攸关者”新概念和中美关系,进一步提出中美两国都是“全球利益攸关者”和“相互利益攸关者”,应在当今国际体系中“共担责任”。现将佐利克演讲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佐利克认为35年前美中签署的上海公报立足于一个核心的理念,构想出了指导两国关系的一个战略框架,坦率地承认双方的分歧,而不是文过饰非地对之加以掩盖。当时美中的共同利益寥寥无几,有关经济问题不过是两个简短的句子而已,因为那时尚看不到太多的前景。而现在随着全球化进程深入,市场经济必然继续扩大,美中相互依存将进一步加深,共同利益还会增加。佐利克因而认为,今天中美关系的基础已改变,35年前中美上海公报签署时,中美关系的框架是共同反对什么,现在则应根据共同赞成什么和共同为了什么来定义双边关系。
        佐利克随后对2005年9月他提出的“利益攸关者”这一概念的背景作了说明。他并非要为中国划出一个特别的类别。“当时我建议,鉴于中国的成功,中国的规模及其不断上升的影响力,中国出于自身利益,并有兴趣与其他主要国家共同维持和加强国际体系,使世界更安全、更繁荣,给美中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的机会。”
        佐利克在演讲中着重讨论了中国与美国存在共同利益的四个议题:北朝鲜、伊朗、苏丹,以及能源安全。在这四个方面,美中可以作为“共同的利益攸关者”来行动。这并不是说两国在每一个挑战面前都会持有相同的看法,实际上,美国和中国的政策可能会有分歧,然而,美中之间利益的共同性远远超过差异性。通过一致行动,包括与其他各方的一起行动,美中两国可以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佐利克很理解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存在重大的内部挑战,但同时指出中国有必要重新定义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佐利克说,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崛起的大国会诱发他人的担忧。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关系是互利的,但是也充满了敏感性,涉及失衡问题、公正问题、竞争问题,以及双赢机会的保证问题。美中的安全关系也受到某些事件的妨碍,中国的军力建设将在亚太范围内增加人们的担忧。
        佐利克最后希望,中国与美国将不仅深化相互的合作,而且能够作为共同利益攸关方一道努力、共担责任,俾以维护并加强包括政治、经济和安全体系在内的国际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