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06-12-13
由市终身教育研究会联手市成人教育协会、上海远程教育集团、上海城市管理学院、绍兴市现代远程教育学会、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的“中国瑞典远程教育与社区学习国际研讨会”于10月17日在上海远程教育集团举行。
瑞典国家成人教育委员会民众教育网主任、斯德哥尔摩地区推进学习协会主席波尔森一行9人,应邀出席。
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瞿钧和市政协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市终身教育研究会会长薛喜民,上海远程教育集团主任、上海电视大学校长张德明,上海城市管理学院院长、市终身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其康,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阮光明,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顾根华,绍兴市现代远程教育学会会长、绍兴电大常务副校长、绍兴文理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院长董百志等主办方领导出席,并分别致词。薛喜民主持了开幕式,王其康致闭幕词。
当日莅会的中外专家近80人。远程教育工作者和社区学习工作者近60人在分会场旁听。
一、关于远程教育
波尔森认为,瑞典“学习圈的宗旨在于培育有一种持续探索,不断质疑的精神品质和学习气氛”。学习圈的显著特征为自愿的、小规模、定期举行、学习者构成多样、成员间平等,“讨论式”取代讲座式、没有评分和考试制度。“学习圈”根植于瑞典的非政府组织,成本低,效用高。人们通过“学习圈”来学习如何运作,管理城市和地方区域的行政事务,从而有助于社区的发展。1974年以来,瑞典政府直接支持符合条件的“学习圈”。每年瑞典组织的“学习圈”超过300000个,参加者超过250万。90年代中期以来,民众中学和学习协会开发了IT远程教育,建立公共的、数字化的虚拟会议网络——大众成人教育网。
瑞典乌坡萨拉市学习促进会的约翰逊和格林则具体介绍了瑞典“学习圈”的运作情况。他们通常有8-12个有共同兴趣的成年人利用业余时间自愿组成,自主决定内容,定期展开活动。“学习圈”是民主的。“学习圈”不受时间和教室的限制,小组成员互相学习,对话贯穿活动始终,并留有反馈的时间。“学习圈”分为三种:面对面交流,通过互联网进行以及两者的混合。网上“学习圈”聚会可以将不同城市的人聚集在一起,不仅完成例行的任务,也可对课程的质量和组织的运营等问题进行讨论。
副会长王民和董百志先后介绍了上海和绍兴的远程教育情况。
二、关于终身教育
华东师大教授、市终身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市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叶忠海认为,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重点之一是培训社区内处境不利的弱势人群,要坚持区域分异性的基本原则;坚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坚持政府推动和社会推动并举的管理模式。
顾根华谈到,20世纪60年代以来,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国际教育思潮,几乎席卷全球。其成为一种“世界性需要”并不偶然的,因为现代人必须迎接太多的挑战。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引起人们普遍的痛苦反思:如何避免“群众与尖子这两者之间的对立”?如何切断“发展—扩展—战争—称霸”的历史怪圈?终身教育原则指导下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可以通过健全和发展人们的智能、体能、感情,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化解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当然,教育不是万能的,学习创造和谐需要良好的内外条件。根本在于有一个真正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制度。在这个前提下,还必须加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六大基本建设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法规建设、学制建设、载体建设、队伍建设。
我国教育技术博士、现任斯德哥尔摩大学教师高淑婷介绍,瑞典是一个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圈”式的民主社会。“学习圈”为非正规成人教育方式,不需获得文凭,是在轻松的状态下满足人们对语言、社会、人文科学的学习需求。“学习圈”强调坐成一圈,面对面,给予人人平等讲话机会。进入信息时代,“网上学习圈”兴起。瑞典农村学习圈和网上学习圈模式分别对中国中小城市、农村的文化教育与远程教育有一定借鉴意义。学习圈模式将促进人们在人口老龄化、健康生活方式、全球环境问题、文化遗产继承等问题上进行思考。瑞典的民众高中教师斯达文认为,不同于传统教育,“学习圈”的学生某种程度是提出并解答问题的研究者。这一教育理念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尤其在非洲和南亚地区。近年来,他们与东欧的合作也在加强。
三、关于社区学习
上海远程教育集团肖君总监提到,上海已有适应时代要求的“学习型城市”和“实施市民终身教育行动计划”的工作任务,于2005年开始构建上海社区教育公共平台,目标是逐步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以天网、地网、网站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形成以公众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卫星传输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多元化立体化现代远程教育专业传输网,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数字神经平台。大力建设多媒体教育资源库,覆盖社区教育体系的优质教育资源,重点建设各类精品课程和课件,满足教育中的内容学习需要。建立起支持整个体系正常运行的服务支持队伍,包括教师、管理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形成一支高效的育人网。
浦东新区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王林兴以浦东新区为例,介绍道: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动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2005年,市教委投入2000万元构建终身教育系统公共平台,即三级区级网络:每一级区为中心节点,设在指导中心内;二级在各社区学校内;三级扩展延伸到村(市)民学校教育点内。通过双向卫星网络技术平台,把社区教育、职业教育、老年教育、基础教育、农村教育、外来人员教育、家庭教育有机整合起来,形成主体化的终身教育网络体系,实现在线学习、在线考试、在线讨论交流等功能;实现市、区校资源传输和数据交换;能够进行课程直播或非实时点播。
欧盟AGADE项目参与者松尼娅和斯德哥尔摩大学教师艾娃博士分别强调:快速远程网络设施、众多微型学习中心、学习过程中的硬软件、学习中心的导师、师资网络及合作是教育基础设施的必要构成。以“学习圈”等形式为代表的学习与学习中心将室内外环境结合起来,参与者相聚于现实环境中。他们提出,学习互动需要出色的沟通能力。对话是一种可以促进深入交流的特殊谈话形式。对话者的不同教育背景和经历有助于启迪新思维、扩展视野。高效的对话,包含下列因素:自我与他人同时参与、既说又听、对自我及他人的言论思想进行批判性思考。网上对话,应通过文字显现参与者的参与过程。作为教师或学习组组长,应给与组员充分讨论的时间适时进行评估;作为组员,也可以通过提供案例来参加讨论。
(黄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