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交流 > 海外交流 > 正文

市社联召开“世界经济一体化与中俄经济合作的前景”学术研讨会

发布日期:2005-05-17

        3月16日,上海社联在上海社科会堂召开“世界经济一体化与中俄经济合作的前景”学术研讨会,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大、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社科院以及俄罗斯科学院国际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有关专家学者2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由市社联秘书长朱耀人、市社联原党组书记施岳群主持。与会专家就双方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入世对俄罗斯的影响
        俄罗斯科学院国际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格里金娜认为,俄罗斯的入世谈判已经进入尾声,估计今年底可以入世。在入世方面俄罗斯可以借鉴中国的经验。俄罗斯要吸引外国投资,必须开放市场。俄罗斯领导层意识到俄罗斯的自然资源是吸引外资的工具,因此越来越重视自然资源的开发。俄罗斯十分需要中国的投资,也需要中国的劳动力,如果不吸引中国劳动力入远东,远东的企业将要关闭。俄罗斯70%自然资源都在偏远的地方,远东劳动力是中俄关系发展的契机和危机所在。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能促进远东的发展,俄罗斯资源引入中国也能促进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俄罗斯希望借助中国的力量在俄罗斯重建一个“加拿大”。
        二、俄罗斯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对近几年俄罗斯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中俄两国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上海财经大学李新教授认为,俄罗斯进入新世纪以来持续的经济增长,首先与政府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一系列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俄罗斯经济政策的支点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改革税制,减少国家开支,确保财政稳定。普京总统上台后,彻底抛弃了新自由主义政策,建立了明确的经济发展思路和合理的发展规划,夯实了经济发展格局和基础。另外,内需拉动作用逐步加强,国内需求的增加速度从2002年的4.6%到2004年的10.4%,居民家庭消费、资本投资、基础经济部门生产大幅增加,这些都促使俄罗斯经济在近几年迅速发展。但是从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因素和源泉看,并不容乐观。首先,这几年的经济增长还是非常脆弱的,主要得益于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其次,俄罗斯缺乏长远的战略思维,制约可持续发展;第三,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缺乏经济发展的理念;第四,企业创新不足,经营绩效低;第五,经济质量低,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改变。
        俄罗斯科学院国际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海菲茨认为,俄罗斯经济发展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提高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领域:1、最大限度提高自然资源利用度;2、吸引外国投资发展国内市场;3、俄罗斯资金扩大对外投资;4、俄罗斯采取正确的外汇政策保持汇率稳定,减少外债;5、通过制定法律规章及其他领域的改革来促进经济发展。
        三、中俄能源合作
        俄罗斯科学院国际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首席研究员科普里昂诺夫认为,俄罗斯是能源大国,这是勿庸置疑的。现在俄罗斯在出口能源方面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不知道向谁出口。俄罗斯能源工业发展出现以下问题:1、由于里海石油、天然气的质量优于俄罗斯本土,俄罗斯油、气出口遇到里海竞争;2、俄罗斯能源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能源中转运输遇到限制;3、欧洲对俄罗斯日益高涨的能源进口依赖感到非常担忧。中俄能源合作虽已签订有关协议,但具体实施还有较长时间,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石油仍将继续,但可能是通过铁路运输,价格将比管线贵4-7倍。俄罗斯能源工业遇到的问题是俄罗斯整个经济发展遇到问题的集中体现。如果想建立稳定发展的能源体系,不能缺少国家干预,但是干预太多也是有害的。
        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所张健荣博士认为,在中俄能源合作方面,俄方十分强调以自身利益为中心,优先考虑自身利益得失,再去兼顾或者平衡对方利益。而中方则把彼此的合作关系趋于理想化,习惯从战略伙伴关系角度去看待这种互利关系,由于双方能源合作不是很对称,中方的期望值显然要高于对方,所以,双方之间出现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尤其在双方处在共同利益交织场合下。从中俄外贸结构来看,双方都格外重视油气合作,尤其是石油管道项目。中俄在能源上互补性显得特别突出。尽管近几年双方的贸易额一直在逐渐递增,今年有望首次达到200亿美元,但上升的空间并不是很大,主要原因是双方的现有贸易结构欠合理,结构分布比较单一,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中俄能源合作的前景还存在一定变数,中国期望从俄罗斯得到长期稳定安全的燃料供应的设想也许只是一厢情愿。只要世界石油行情一旦发生大的下滑趋势,或者俄其他产品在世界上具备了竞争能力,或者俄经济状况出现复苏,甚至全面振兴,那么俄罗斯在满足国内自身需求的前提下,完全有可能减少或者限制原油出口,中俄能源合作的规模能否得到进一步扩大,关键不在中方,而在俄方。
        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所副研究员丁佩华认为,中俄能源合作时间不长,真正合作时间只有5年左右,双方合作的潜力很大。但是随着俄罗斯能源的不断开采,难度扩大,成本上升,能源的运输也存在许多问题。中俄可以通过以下手段规避双方能源合作中的风险:1、中俄能源合作应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系统地规避风险;2、调整供需结构,俄罗斯可以调整对华供应,中国也应考虑能源结构转换,减少石油进口,增加天然气进口;3、中国需要加强国内能源工业的发展,可以邀请俄罗斯专家参与中国能源的勘探、开采。
        复旦大学杨心宇教授认为,关于石油管道问题,俄罗斯方面出于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是可以理解的。俄罗斯希望在远东发展问题上与中国和日本保持关系平衡。这也促使我们采取了进口的多元化。
        四、 中俄经济合作的前景
        杨心宇教授还认为,中俄双方的条件和潜力各具优势又各自存在问题,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只要我们妥善地把握局势,争取很长的和平时期,就可以有长久的甚至连续50年的经济发展,来消化自己的发展潜力。与此相比,两国在一些问题上的分歧和矛盾均不能妨碍双方的长期合作,这个合作是真正战略性的。目前对两国经济关系有意见的人主要对双边贸易的结构心存疑虑,认为能源和军技贸易占了很大比重。问题在于,其他领域的贸易特别民间贸易没有很好发展起来。应该把这一部分做大,从而降低能源和军技的比重,而不是减少它们的贸易额。我们应当从两国政治关系的高度来看经济关系,中国的决策层对俄罗斯因素越来越重视,但是民间对俄罗斯的影响却越来越小。原因是来自俄罗斯的信息较少,俄罗斯经济、科技和文化对中国青年人的影响很小。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所以应该从各个方面加强交往,拓宽联系,发展关系。

(胡晨寰)

来源:《社联通讯》(200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