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交流 > 海外交流 > 正文

中美专家共研和谐社会老龄问题--东方讲坛等举办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发布日期:2009-04-24

        4月20日,东方讲坛、上海交通大学、美国兰德公司在上海锦江饭店小礼堂,以“和谐社会老龄问题”为主题举办“东方讲坛?太平洋论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仲伟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词。论坛主题演讲开始前,全国人大常委龚学平、市政协副主席周太彤等向美方专家颁发了东方讲坛特聘教授证书。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联党组书记潘世伟主持了主题演讲。美国兰德公司总裁詹姆斯?汤姆逊、亚洲部主任汤姆?麦克纳赫、老龄问题专家琳达?马丁,美国医疗卫生专家劳伦斯?卢本斯坦等先后作了《人口和中国老龄问题的政策性前瞻》和《综合老年医学评估:老龄社会中提高老年护理水平的关键》等主题演讲。闵行区委书记孙潮、上海增爱基金会理事长胡锦星、上海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市民政局副局长高菊兰、市人口和计生委副主任孙常敏等18位专家作了精彩报告。本市社科界代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政府有关人员、企业代表近3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东方讲坛和兰德公司曾于2006年4月首次合作,成功举办了“东方讲坛?国际热点问题沙龙”。此次,东方讲坛作为一个民间智库,与美国兰德公司进一步合作,旨在为拓展讲坛国际化合作项目的研发功能,吸引国际智库世界级专家登上东方讲坛。在为期一天的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就社区老年服务体系构建、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保证、老年照料服务产业化发展、老年社会保障等议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和意见。
        一、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形势严峻、挑战巨大
        有的专家指出,长期以来,上海把老有所养作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并明确了社会福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把基本养老作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之一。上海着眼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从市情市力出发,以深入普惠为原则,注重老人养老福利的提升:在对象上,重点聚焦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生活自理有困难的老人和独居老人,逐步增加福利方面的公益投入;在机制上,重视社会分担,推进老龄事业社会化、老龄产业市场化;在责任主体上,依靠政府关心,强化家庭孝心,倡导社会爱心,努力推进社会养老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十一五”期间,积极构建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的社会化养老格局,逐步形成服务形式多样化、服务功能多层次、实现主体多元化的上海养老福利服务模式。
        有的专家指出,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进程中,上海面临的城市人口老龄化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截至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亿5989万人,占总人口的12%。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型人口的城市,正日益感受到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和挑战。一是老龄人口数量大幅度提高。2008年上海人口平均寿命达到了81.28岁,户籍老龄人口突破300万。二是发展速度快。2005-2008年年均增长10万老人,2010-2020年将进入高速发展期,2025-2030年达到老龄化高峰。三是高龄化突出。目前上海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达到53万,占老年人总数的18%。四是纯老家庭、独居老人较多。现总数已达到105万。在这种形势下,充分发挥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力量和智慧,深化老龄问题研究,以拓展思路、明确举措,就越显重要。
        二、面对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解放思想、创新理念
        有的专家建议,让人们多生孩子是应对城市人口老龄化的一种可行方法,但要辅之以鼓励晚婚晚育,而且要有时间间隔上的要求,这种做法可以缓解老龄化问题,改善两性性别结构,使老年人得到后代更多的照顾。上海现行的人口生育政策可以做适度调整,现阶段可以逐步允许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申请生第二胎。
        有的专家认为,要对“老龄”进行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定义。中国把60岁作为养老年龄,美国及其他国家是65岁。目前,中国人口预期寿命有了大幅提高,在今天的中国,一个60岁的人相对于过去而言意味完全不同了。因此,建议用预期寿命减去15年的动态办法对“老龄”进行重新定义。比如预期寿命为80岁,“老龄”的定义就是65岁。现在欧洲的法国、葡萄牙等国都已经采取这种做法。
        有的专家认为,我们看待老人的固有观念需要转变。老人虽然体能差,但有智慧、经验,他们在许多方面可能都是强者。因此,对待老人不简单是“养”,更多的是让老年人参与、贡献,在此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地方政府需要做好以下工作,比如:提供场所帮助老年人就业;在为老式住房实施平改坡工程之外,可以考虑安装电梯,以方便老人出行;建设公益性文体设施,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为老年人老有所乐创造条件。
        有的专家认为,解决老龄化问题既需要政府的力量,也需要市场的力量,更需要社会的力量。老年人既是接受慈善帮助的对象,也是慈善事业的参与力量。希望出现更多关于老年问题研究的或由老年人参加的、解决老年生活种种问题的民间组织。
        三、应对城市人口老龄化需要理清思路、明确举措
        有的专家针对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险带来的巨大影响,建议扩大社会保障体制的资金筹资渠道,有计划地增加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还要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统筹水平,最终实现全民共享的基本保障。
        有的专家建议,要在“积极老龄化”理念指导下,高度重视终身健康教育,从幼年起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引导和鼓励老年人以各种方式适度参与社会活动,从源头上降低老年人基本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要加强未来新农村建设,促进中国人口城市化的有序和健康发展,创造让农村年轻人就地发展的更多机会,减缓农村老年人的“空巢化”。还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国非“五保”老人特点的农村社区照料服务新模式,在继续倡导传统的邻里互助照料以外,开展“家庭缴费+村集体补助”、“家庭缴费+村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新型农村照料服务试点。
        有的专家对上海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化的政策提出建议,认为各级政府应以“分类建设、分类资助、分类管理”为指导思想,发展本地区的养老服务机构,以满足不同层次老人的需要和体现社会福利的公平性。
        有的专家建议构建上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与评估体系。首先要对居家养老服务流程进行分解,形成“居家养老服务链”的新概念,并据此建立由三阶段构成的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构建适合居家养老服务的全过程评估理论,即决策阶段的服务公平性评估,执行阶段对服务生产者进行的绩效评估和服务反馈阶段的顾客满意度评估。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评估指标体系,并针对上海市居家养老发展特点,详细设计评估的程序与方法。
        有的专家在对中日两国老龄产业进行比较后指出,要更加关注老龄产业发展的新领域,重视老年理财,把金融保险等服务与老年理财相结合,形成新的老年服务产业,把老年产业与创意产业相接合,推动老年产业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