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团体 > 学会动态 > 学会活动 > 正文

后黑格尔:哲学家们开始强调实践的优先性

发布日期:2010-03-02

        2009年12月13日,上海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会举办“60年来哲学在中国”研讨会,2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哲学在中国60年的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研讨。
        会长杨国荣作主旨发言。他说,60年哲学的发展,可以放在近代以来中国哲学的更广阔化背景下来考察。宽泛而言,近代中国哲学的演进包含着两重维度,即哲学的革命进程与哲学的现代走向。前者体现于历史观上从传统的变异观念到进化论思想再到唯物史观、人道观上从成圣到培养多样人格(平民化人格)人的理论、天道观上从直观或思辨的理气(道器)之辨到基于科学成就的自然理论等等思想的变革过程之中,后者则更多地体现于通过传统意义上的实质体系向现代意义上的形式体系的转换,使哲学的古典形态逐渐取得了现代形态,与之相联系的是传统的天道观演化为现代意义上的本体论或形而上学理论、传统的知行观演化为现代形态的认识论、传统的人道观演化为现代意义上的历史观、伦理学等等、传统的名实之辩演化现代意义上的逻辑学,等等。以上趋向在60年来的哲学发展中,依然得到了延续。从革命进程看,1949年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领域中取得主导地位,可以看作是近代哲学革命的进一步展开,而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内容的哲学变革,则更具体成为社会变革(改革开放)的先导。在走向现代这一维度上,一方面,认识论、伦理学、美学、逻辑学等现代哲学的分支,在不同的层面得到了具体的考察(50年代以后,就先后展开了形式逻辑、美学、认识与实践等问题的讨论),而在20世纪末以后,随着中西哲学互动过程的展开,中国哲学在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式等方面,也逐渐与西方哲学呈现同步的态势,后者可以视为中国哲学走向现代这一过程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哲学演进的以上二重维度彼此互动,并通过多样的、个性化研究而得到体现。
        复旦大学的林宏星着重以60年来的中国哲学研究为背景,谈了他近年来研究荀子的心得。他认为,在思想史上,有集大成者与总结性的人物,如先秦的荀子,宋明的朱熹、王阳明,明清之际的王夫之等。他认为,荀子的思想中“仁”、“性”、“心”、“天”的观念有着不同于孟子的维度,对荀子思想的挖掘与阐释有助于松动当代新儒家以康德的视角解读传统儒家,把陆王视为正宗的强势进路。
        华东师范大学郁振华将60年来中国哲学的发展与更广意义上的哲学演化联系起来,作了题为“认识论实践转向”的发言。他同意哈贝马斯对西方哲学史的如下概括:从古希腊到黑格尔的西方哲学,拥有一个强的理论概念,认为理论沉思高于实践生活;黑格尔以后,在后形而上学的思想境域中,哲学家们开始强调实践的优先性。他认为,美国学者伯恩斯坦用“实践的世纪”来概括20世纪西方哲学的基本精神,也是很有见地的。在他看来,6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实践观念的创造性发挥,应该从这个世界哲学的大背景下来加以了解。在实践转向的视域中,他讨论了认识论上的理智主义和反理智主义之争,对近年来英美哲学界围绕“knowing how”展开的争论作了评论,并对一些相关术语的翻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华东师大赵修义认为,新时期以来,专业哲学领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但是,如何将专业哲学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健康向上的大众舆论以及一般民众的人文素养,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课题。
        在会议的第二个议程中,与会者对学会前会长丁祯彦进行了深切的缅怀与追忆。大家回顾了自己与丁老师的接触与交往,赞扬他的师德以及他以有涯之身随无涯之知的求索精神。

(马彪   蔡康怡)

来源:《社联通讯》201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