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团体 > 学会动态 > 学会活动 > 正文

市国际关系学会等研讨中国外交60年与外交理论发展

发布日期:2009-12-01

        9月25-26日,市国际关系学会和上海政法学院联合主办“中国外交60年与外交理论发展”学术研讨会。上海政法学院院长金国华和市国际关系学会会长杨洁勉分别致词。
        一、中国外交的理论与实践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叶青将中国多边外交总结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50-60年代),经验欠缺;第二阶段(70年代),重返联合国;第三阶段(80年代),探索与学习,积极多边合作;第四阶段(90年代),大发展时期,中国地区性多边外交的扩展;第五阶段(21世纪),创新与求变,数量上和其他大国无区别,质量上主动积极提出自己的多边策略。
        学会顾问、海军少将苏荣回顾了中国军事外交的发展历程,指出军事外交是政治关系的风向标,认为军事外交有利地配合了国家外交战略。同济大学周敏凯指出中美关系是一种谨慎友善的关系,有多重性和不确定的特点,缺乏足够的战略互信。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吴寄南指出党的三代领导人对中日关系都倾注了莫大心血,经贸合作特别是民间广泛联系是中日关系的基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赵干城指出中国在与周边国家的斗争与合作中一直求同存异,争取战略自主地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马孆指出,周边政策应双边和多边关系相辅相成,实现安全合作的机制化,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上海政法学院郭学堂指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一直是中国外交的根本,在新时期,发展中国国家的经济区域联合(区域主义)有利于推动多极化,中国必须主动实施战略出击,不要担心新殖民主义的帽子。
        二、中国外交的经验与特色
        关于中国外交的历史经验和特色,与会专家认真地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上海社科院黄仁伟指出,中国要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指导方针。在新时期下,所谓韬光养晦,即防止和主要大国发生核心利益的冲突,防止在整体上挑战现行国际体系,防止以意识形态作为战略出发点,避免构成大的集团力量,避免当头,避免引发多数国家整体反感,在僵持不下的争端中要学会妥协和利益交换。所谓有所作为,即涉及中国核心利益时要有所作为,涉及到国家大局和国内稳定的问题上要有所作为,在国际仲裁中充当维护正义与和平的力量,积极介入国际事务中的空白领域,在大国力量出现的真空处要有所作为,利用世博会等活动改变中国的形象。
        复旦大学沈丁立指出,中国外交应以国力为基础,以利益为原则,以维护和塑造公平的国际法为手段,以王道为底蕴,把国际正义的内容正义和逻辑正义结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潘光认为,中国的外交风格开始多样化,比如多边外交、元首外交、特使外交、文化学术外交、热点外交,要多种外交并用。华东师范大学冯绍雷指出,全球化形势下,国家内政已经到了可以被批评的阶段;欧盟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统一很可能只在区域构建中才能得到实现;国际体系中,安全比意识形态更重要;外交应和国内经济、政治联合起来。
        上海外国语大学苏长和指出,应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外交中的积极作用。上海政法学院袁胜育指出,中国外交理论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需要在经典理论基础上,结合历史、经济、政治,构建综合的理论框架,上升到哲学层次。
        三、中国外交的机遇与挑战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外交在新时期面临着巨大的战略机遇和挑战。上海社科院刘鸣指出:随着中国力量的上升,影响中国外交的消极因素也在增加;对重大对外活动,各个部门要进行协调;对今后一系列问题要有计划地顺序解决;要有一个很好的善后机制。
        上海社科院余建华从国家能源安全角度指出,中国能源外交还面临着挑战:不公平的国际能源秩序;东亚地区的能源同构的竞争问题;能源资源国在很多西方国家看来都是不安全国家;能否提出新国际能源合作观;构建新能源机制。上海政法学院陈剑峰指出,东亚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多样的地区,古代的朝贡体系建立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现在要塑造新的文化共识,建构新的东亚秩序,不要急于取得东亚的主导地位,而要支持东盟发挥主导作用。
        中共中央外事办房新文指出了中国外交面临的新机遇:综合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对外交往有了巨大的加强,营造外部能力得到提升,机制化合作有了新进展,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对我有利的变化;金融危机又给我们提供了新机遇。与此同时,中国外交也面临着风险与挑战:第一,中国长期处于负重爬坡阶段,“大而不强”,却“树大招风”。第二,主权和安全利益受到多方面挑战。第三,国内发展受外部制约和内外不稳定交叉影响。第四,如何在战略竞争中达到制高点,谋取利益最大化。第五,经贸摩擦加剧。第六,受到能源和资源瓶颈的制约。第七,中国海外利益如何拓展和维护。第八,如何应对对外开放条件下的外交协调。
        杨洁勉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世界形势从2008年的“改变”为特点转化为到2009年的以“构建”为特点。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是:第一,金融危机不期而遇,有机会的国家不多,能抓好机会的国家就更少。把握不好,外部风险和挑战可能转换为国内挑战。第二,中国整体战略环境有所改善,与美国和西方的关系更加复杂。第三,中国影响周边国家的能力在增强,安全形势更加复杂,面临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第四,中国的软实力在上升,面临的国际舆论更加复杂。中国外交要坚持韬光养晦,即:不当头,不扛旗,不说过头话,不做过头事,不锋芒毕露,不引火烧身,但同时也要有所作为,即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更加积极地推动国际金融体制的改革,更加积极地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更加积极地推动解决关系到中国利益的地区热点问题,更加积极地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刘伟伟)

来源:《社联通讯》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