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团体 > 学会动态 > 学会活动 > 正文

中欧关系的共通点:反对霸权

发布日期:2006-08-23

        6月26日,设在布鲁塞尔的欧盟智囊机构——欧洲政策中心(EPC)名誉主任克罗西克(STANLEY CROSSICK)应邀访问上海,与上海欧洲学会的专家学者就中欧关系问题进行交流。现将交流中克罗西克的主要观点整理如下:
        一、中欧贸易关系
        中欧关系目前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欧新的协定已经起草,欧洲也在准备新的对华贸易战略。但中欧在贸易上存在分歧,军售禁令和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双方应该提升正面的宣传,减少负面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推动合作发展。
        总的来说,中欧间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存在着争议:市场准入、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在市场准入方面,欧洲有很多抱怨,主要是欧洲的企业无法进入中国的银行、金融、电信等行业。向欧洲企业开放中国的服务业市场,欧洲就更易于接受中国向其出售大量的商品。其次,中国的金融业服务体系非常糟糕,如果向欧洲企业开放金融业,那么中国企业家将会从中得益。
        反倾销与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是密切相联的。欧盟给予俄罗斯市场经济地位而不给中国,是因为中国向欧盟出口劳动密集型货物,俄罗斯则出口天然气,他不会低价倾销天然气,他出口的价格远远高于国内价格。另外,欧盟也可以通过这一点来向中国施加更大的压力,让其开放国内市场。实际上,欧盟在反倾销过程中征收的关税比美国等国家要低得多,而中国则相应出台了69项反倾销措施,所以实际上双方都在实施反制措施。但是反倾销在全球化过程中是起负面作用的。上个月,瑞典政府已公开申明反对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做法,其他国家也许会追随瑞典的表态。
        另外,欧盟对于中国的假冒产品还是表示强烈不满。但这不在于中国缺少相关的法律,而是中国法律的执行问题,特别是许多地方政府对于法律的执行力度不够。实际上,欧洲企业对假冒产品的担忧并不是很大,因为假冒产品对其市场的影响比较有限,在这个问题上,欧洲有可能是夸大了其影响程度。但总的来说,中国不应该再放任假冒产品的生产,这样会严重损害其大国形象。
        二、中美欧俄大国关系
        美国特别担忧中国目前与俄罗斯的密切关系。在美国人看来,这是他原来的两个共产主义敌人走到了一起,但欧洲人并不这样看。欧洲人对中国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因为觉得中国有足够的人口和土地,而且目前关注于建设本国的社会。但俄罗斯现在仍然是帝国主义国家,他所作出的政策都反映出他想重新恢复以往大国的地位。其实这在其他方面对欧洲的影响并不大,除了能源方面。如果各国之间发生战争,那么除了恐怖主义,就是争夺能源或水资源。欧洲人非常关心的是,俄罗斯想利用其天然气大国的地位,在地缘政治上达到一些目的。
        欧洲和中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反对霸权主义,即便是仁慈的霸权,也会让欧洲感到不舒服,因为权力会产生腐败。所以欧洲对于美国从巴以问题和伊拉克问题开始所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感到非常不满,特别对美国在伊拉克、伊朗和古巴等国实施的政策感到不满。现在美国流行一种新保守主义,在这种思潮下,美国对中国的基本政策还是遏制。虽然美国也有一些和欧洲类似的观点,但总的来说美国对待中国的态度与欧洲不同。
        三、中欧间的沟通机制
        就中国和欧盟的协定而言,首先,双方应不局限于政府之间的关系,应将社会各个利益阶层都包括在内,建立一种广泛的互相联系的体系。去年的北京峰会上已经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支持和鼓励在学者之间展开交流。第二,实施一项十到二十年的长期项目,增进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相互理解。第三,双方应该建立一种机制,克服文化上的差异,使得双方领导人能坦率、直接地讨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各项问题。虽然,中欧在贸易问题、军售禁令和市场经济地位等问题上有很多麻烦,但有的时候领导人并不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解决这些问题上。现在中欧间的文化有如此大的差异,这就更需要作出努力来推动长期的相互理解。尽管中欧间经过了五十年的密切合作和交流,但目前仍然没有一种战略对话的机制。另外,欧盟有两位分管对华事务的官员,分别负责政治和贸易。负责政治的那位官员并不是个战略家,而负责贸易的官员虽然具有战略眼光,但也受累于烦琐的WTO事务,而且也不在对华决策中占主导地位,再加上严重的官僚主义,致使中欧间很多协定和项目推进缓慢。
        中欧领导人之间的访问太过于正式了,缺乏灵活的方式。官方的交流都是表面上的,只有深入的探讨才有实质意义,为此,学者应该担任起沟通的桥梁,虽然真正从事中欧双边关系研究的人很少。学者们应该积极地用其思想成果去建议和影响决策者,从而推动中欧关系的发展,而不应仅仅停留在学术交流层面。双方学者间的互访实际上成果不大,而且费用巨大,因此建议在各自国家建立对方的研究机构,以此扩大影响面和提升交流理解的程度。另外,中国应该更多地想办法影响西方的资深媒体编辑,建立起记者网络,让这些人来向西方民众解释中国所采取的政策主张的意图以及一些政府不方便表达的意思。最后,充分利用互联网来构建一些网络平台,发挥电子媒体对人们认知所起的作用。
        对华军售禁令没有解除实际上是很荒谬的一件事情,可以说是外交上的悲剧。当初布什来欧洲访问时,欧洲向其提出了取消对华禁令的想法,当时布什并没有说反对,因此欧洲也就没有再去华盛顿做更多的解释。等布什回到美国后,台湾的院外游说集团和其他势力把这件事又提了出来,使布什受到了很大的指责。所以原本欧盟25国都同意解除禁令,但现在遭到了美国的压力。同时,中国在没有做任何解释的情况下出台了《反分裂国家法》,使得台湾游说集团的声音在布鲁塞尔占据了主要的位置。现在中国要做的是使欧盟内部达成一致的意见,并说服美国相信中国所做的承诺。另外,中欧双方都要做出一些让步,如果中国能单方面宣布批准《联合国公民权利条约》的话,欧盟领导人就能更加容易做出选择。
        四、全球化与能源合作
        欧洲正遭受着全球化的严重影响,欧洲人害怕全球化,甚至认为欧盟一体化就是全球化的一个工具,而政府却没有好好地向民众解释全球化到底是怎么回事。实际上,即使中国不向欧洲出口商品,柬埔寨、越南也会向欧洲出口商品。欧盟25国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抵御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但现在欧洲各国政府只是假装倾听民意,并自认为可以就此改变经济政策。其实欧盟成员,特别是欧元区成员所拥有的活动空间是非常小的。
        当人们遇到全球化所带来的麻烦时,总是很情绪化地处理,并经常从本国的立场而不是欧盟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因此,保护主义来自各国内部,而不是欧盟的意思。现在弥补中欧贸易赤字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向中国多出售武器,但欧盟并不想这样做。二是尽快使欧洲企业进入中国的服务业市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现阶段中国企业要想和欧洲企业在服务业上竞争还是很困难的。但可以通过汽车制造业来占领欧洲的市场,就像当年日本一样。因此,中国的汽车企业下一步要做的是在欧洲开办分支机构,使产品离市场更近,同时也能对欧洲经济做出贡献。另外,欧洲的中小企业应该向中国的中小企业学习如何经营与合作,比如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
        能源问题是很敏感的,但这是中欧关系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中欧应该在能源上进行合作。现在世界上五个最大的能源供应国都是不稳定的,而且在未来十年中很可能发生剧烈动荡。欧盟在今年3月的峰会上曾提出过要建立能源安全政策,但在宪法草案未获得通过前,欧盟需要25国一致通过才能在能源问题上达成协议,而且还要与美国进行协商。因此,欧盟应该迫切把能源安全放到政治的议事日程上来,加快协商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