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团体 > 学会动态 > 学会活动 > 正文

推进社区建设的新视野--市社联等单位专题研讨综述

发布日期:2004-09-02

         由市社联、市社区发展研究会、上海大学上海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的“组织与体制:上海社区发展理论研讨会”于,2002年4月12至13日在上海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郝铁川等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北京、沈阳、天津、南京、杭州、武汉和上海的学术理论界、实际工作部门,以及全国部分社区建设实验区近10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一、从我国社会变革的深层关系审视社区建设会上,一些学者的报告、发言,从新的角度审视了我国社区建设的意义。费孝通教授从现代化进程考察了上海的城市社区建设。他指出:对上海来说,社区建设既是城市化发展过程的继续,也是市民现代化的过程,同时又是建设国际性大都市的需要,即把来到上海的各种各样的人(包括外地人、外国人)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全面自我管理的“多元共处,和而不同”的居住共同体。   
         郝铁川教授把我国的社区建设同马克斯·韦伯、黑格尔论述的西方市民社会进行了比较。他认为,我国的社区建设,不仅要在市民中形成一种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型的经济关系,并且还要形成一种新型的文化关系,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大变革。
         孙立平教授阐述了社区建设与社会道德建设的关系。他认为,通过社区建设,从而改善基础社会结构关系的性质,帮助人们降低社会交易的成本,消除因社会诚信的严重匮乏而产生的紧张和敌对,重建和恢复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林尚立教授从我国政治发展的高度看待社区建设。他指出,社区领域是新时期我国政治发展极为重要的战略空间,中国政党制度的建设,国家体系的完善,民主政治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目前及今后我国社区发育、成长的水平。总起来说,社区发展是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不可或缺的资源、环境和前提条件。
        二、开阔社区建设研究的宏观视野
        会上,几位学者介绍了西方国家社区情况,开阔了社区研究的宏观视野。顾骏教授介绍了自己考察英国大曼地区社区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情况。他认为,英国大曼地区的社区,有类似于我国社区居委会的组织,即社区委员会。它主要由邻里协调小组、专题问题工作小组、社区预算小组等工作性部门组成,具有很强的行动性特点,其主要职能是讨论与协商社区的公共事务,协调社区成员关系,建立行动小组,解决社区内的突出问题,筹划包括政府拨款等在内的各项开支。在运作模式上,这一地区的社区建设也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既表现为社区发展的规划等由政府制定,社区发展所需的经费主要由政府财政下拨,社区内的许多活动都是由政府授权居民来开展;也表现在英国的政党组织,特别是执政党在社区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认为,英国大曼地区的社区建设,与我国当前社区建设的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行政力量是社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要素。
        吴铎教授通过对美国两地社区的观察,概括了美国有3种不同的社区类型:一是一定居住范围的居民共同体;二是富人或穷人的社会共同体;三是共同活动方式为特征的共同体,如教堂中心社区、中文学校社区等。他认为,美国社区的共同特征是社会共同体,它属于社会生活的系统,而不是政府的行政系统。
        张静教授通过梳理西方的社区情况认为,西方的“社区建设”有不同含义,主要曾在以下3种意义上使用:一是从社群主义理论出发,作为社会整合的方案,其中心点是提倡公民德行和道德义务,以对抗个体权利膨胀带来的社会解体问题,其要点是把社区的重建等同于一个社会的组织化进程。二是作为政治方案的设计,社区的发展计划受到不同的政治派别意识形态分歧的影响,不同社区方案体现了不同党派的政治目标,以寻求其代表的利益群众的支持。

         三是作为共同体重建方案,涉及到民族、原住民居住地和保护区建立。在讨论我国社区的发展目标时,孙立平教授提出了“有限社区”的概念。他认为,在社区发展的目标问题上,不能把基层社会发展的各种职能都列入社区建设的范围,有的必须由政府来承担,有的应由市场来承担。对此概念,有些学者持不同看法,认为从我国社区建设的实践来看,主要问题是社区功能发育比较困难,即便将来也不可能出现“无限社区”的情况。有学者认为,孙立平教授提出的“有限社区”概念值得重视,这实际上是一个涉及社区功能如何合理定位的问题。
        三、社区组织与制度建设的对策思路
        社区独特功能的发挥,有赖相应组织与制度的依托和保证,如何进行社区的组织与制度建设,这也是社区建设实践中正在探索的一个大课题。费孝通教授指出,以群众自治为核心的基层民主建设是社区组织制度的一个基本方向,为此要分析外部和内部的条件,寻找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基础,要为居民提供尽可能多的居民参与社区决策的机会,对居民进行道德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等。
        很多学者提出了社区组织制度建设的原则、重点或切入口。例如:桑玉成教授认为,要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关信平教授、卢汉龙研究员等认为,重点是资源整合与居民参与;胡守钧教授提出,应体现咨询、自由、和谐的“社区共生论”;张乐天教授强调通过培育社区工作者来创新社区组织;徐珂讲师认为,要重视“社会资本”的创新作用,等等。
        李友梅教授通过对上海康健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的组织行为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形态,这些组织介人社区生活具体方式等的考察,提出基层社区组织的要旨是对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这“三驾马车”的组织关系在“社会场域”的竞争、合作、冲突作有效的协调,进行制度创新;创新的组织制度,不再是行政权力的加强而是向“协调式”转变。徐中振代表根据目前上海的社区现状,提出了街道组织、街坊组织、居委会组织的“三层结构模式”,其依据是上海街道组织的行政功能近年来已发生了重大转变,而街坊这一层面则有较多的公共资源。
        沈关宝教授提出,社区的组织大致分3类:一是行政组织;二是市场组织;三是社会中介组织。从理论上讲,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横向、非科层制的,但目前存在中介组织受到来自行政、市场组织挤压的现象。如何正确处理和成功实现3类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特别是维护好社会组织的自主性和相应权益,是当前社区发育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这次会议就社区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各种见解的碰撞,许多新问题的提出,将对社区建设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市社联副主席武克全在总结时提出了以下看法:1、要进一步拓展理论视野,深化社区建设基础问题的研究。2、要进一步研究我国社会的现实条件,加深对我国社区建设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认识和把握。3、要重视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外社区的比较研究。(吴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