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团体 > 学会动态 > 学会活动 > 正文

贯彻 理解 把握--本市理论界学习座谈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

发布日期:2004-08-24

       为了认真学习和宣传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决定》),贯彻落实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各项伟大任务,11月5日,市委宣传部和市社联共同举办了“上海市理论界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本市部分理论工作者、区县、委办党委宣传部负责人共100多人出席座谈会。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仲伟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要贯彻《决定》精神,必须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尊重客观规律,立足中国国情,着力推进理论创新,政策、制度设计和作风建设三大环节的联动发展。理论界要把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当成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来研究,要密切联系社会现实,深入开展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理论规划、技术分析和操作设计,建设服务于全面小康社会的社会科学工程。有关专家作了交流发言。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贯彻《决定》精神,推进制度完善

       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银等专家认为,理论界要把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当成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来研究,要密切联系社会现实,深入开展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理论规划、技术分析和操作设计,建设服务于全面小康社会的社会科学工程。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所金芳指出,《决定》为实践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小康社会战略提供了明确的制度设计。这一设计的核心不仅包括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体制内容,还涵盖了对依存性发展规律及其特征的把握,形成了推进全国现代化和全民富裕的制度原则。要贯彻《决定》精神,完善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制度,一要在消除制度性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城市-乡村、经济-社会、人文-自然、国内-国际,以及不同地域之间的多个层面的协调发展。二要广泛调动资本、技术、知识、信息、人力资源等全球性流动要素,推进制度完善。应当通过继续拓宽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连接空间,以全球化契机为小康社会的制度建设提供持续动力。

二、深刻理解《决定》,实现新一轮发展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诸大建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四个方面的目标。应当以《决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发展观为指导,沿着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推进21世纪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意义上的现代化。未来中国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思考社会就业与资源环境问题,在提高自然资本利用率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利用好人力资源。由此实现产业经济、职业生活、生态环境的“三赢”,从而有力保证小康社会文明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

       同济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顾钰民指出,根据《决定》提出的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方向和可操作措施,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要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一是明确以控股形式实现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二是以发展合作经济为重点,使传统集体经济转向以合作经济为主的多种集体经济。三是充分重视作为社会生产力重要力量的非公有制经济,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卢汉龙认为,《决定》提出要统筹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关系,赋予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多方面的新内涵。要做到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一要在市场经济发挥“个体理性”作用的同时,培养关注社会共同利益的“社会理性”,实现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乃至全社会利益的统一。二是必须完善对经济的社会控制,使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为公平的竞争、平等的谈判、利益的分享和共同增长的福利。三是要发挥政党的意识形态整合作用,用社会主义原则管理经济,使不同的利益主体“和而不同”、共处发展。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刘建军指出,《决定》作出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能力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未来政治发展一要依据“企业-政府-社会”的理论框架重新设定政府职能,使之进一步成为体现服务精神、社会公正的公共权威机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秩序和制度保障;二要在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地区,建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促进发达地区现代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完善。

三、把握《决定》关键,深化“产权”改革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管毅平等指出,《决定》通过对核心关键词“产权”及其在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中作用的阐发,以马克思主义的精要贯通和批判吸收了产权理论的现代表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开放精神、与时俱进的实践品格、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决定》总结了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在体制改革进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不仅在市场经济理论认识上有了新的突破,而且对于社会经济的运行、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复旦大学科研处处长张晖明认为,《决定》围绕经济运行中生产关系的理解,以“产权”为本位和基础展开,深化和扩展了所有制理论。从所有权到产权的发展深化,确立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权本位”,有助于中国经济不再过分拘泥于“所有制”,自觉理解要素产权的独立性,进一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产权本位”既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也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经济的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王方华进一步指出,《决定》提出了产权制度变革与创新的新思想,将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国国有企业及其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根据《决定》,一要把握时机,推进产权改革,建立和健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二要大胆创新,促进国有资产的流动,建立现代企业资产管理制度。三要面向全球,开拓国际国内新市场,建立现代企业运作制度。四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现代企业激励制度,设计各种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新理念、新体制和新方法,推动一场新的生产力革命。

       座谈会由市社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潘世伟主持,市社联副主席武克全出席会议。
(胡 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