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学会学术活动月】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举办“楹联和楹联教育”学术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2-11-23

    11月20日,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和上海楹联学会联合主办了“首届上海楹联教育学术研讨会”。市语协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刘民钢和楹联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教授胡中行分别致辞。该活动是上海市社联第十六届(2022)“学会学术活动月”项目之一。

 

    刘民钢指出,本次研讨会富有时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及时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融入新语境、满足新需求,展示中华文化之美。胡中行明确了楹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他认为楹联创作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必备修养,强调从事楹联教育应该知行合一、与时俱进。

 

    与会专家围绕“楹联和楹联教育”这一主题展开了交流研讨。中共黄浦区委党校陈海燕副教授做了《对“西门新对”的思考与建议》报告,对黄浦区老西门街道十多年来长期坚持楹联创作和宣传教育活动进行了总结,她指出“坚持就是创新,创新就是突破”是老西门春联大会一直追求的目标。“西门新对”是老西门春联大会在多年积累和努力的基础上,以继承和创新、普及和提高、弘扬和培育为宗旨而推出的一种新春联样式,注重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新的演绎和扩展,要求符合对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或相反的规律,中华新韵入联、尾字平仄准确,生动地体现时代主题和地域特色。她认为“西门新对”未来会有三个发展方向:一是扎根社区,融入生活,强调实用,力争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二是内容上坚持原则,格律上降格以求,逐渐形成“新对”简易合理、易于掌握的明确标准;三是扩大范围,扩充队伍,深入居民群众,尤要深入中小学,使之与教学相结合,以求“新对”能后继有人。

 

    上海市包头中学陈孝玲老师多年来坚持楹联创作和楹联教学,成绩斐然,她以《让传统对联成为培养初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活水》为题,分享了楹联教学的经验。她指出,对联文化教育在本质上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宗旨高度一致,因此,传统对联艺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是能够成为语文核心素养养成的活水。陈老师极具创新之处,是仿照《声律启蒙》的样式,创作了用对联的方式解读课文的“联说课文”,同时在以对联为纽带的跨学科学习方面,陈老师也做了认真地思考,明确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徐静老师在指导学生参与楹联创作方面颇有心得,她以《正·新·雅 ——从三次征联浅谈楹联创作指导》为题做了分享。她指出,对于中小学生的楹联创作指导来说,词正、意新、境雅是三个重要标准。“词正”,是指所创作的楹联作品应正扣作品主题或画面内容。“意新”,是指一副好联,当力除陈旧,追求新意。“境雅”,即借形象表现心境,寓心境于形象之中,将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优雅的艺术境界。

 

    上海青年报社编辑戴行吉老师做了题为《春联口语化刍议》的报告。他指出,如何让广大民众喜欢对联并且愿意去学习相关知识,是摆在楹联工作者面前一项必须破解的课题。对联的口语化是吸引大众的一条捷径,从民众喜闻乐见的春联创作入手,进而要让受众“爱不释手”,口语化的春联作品就是一副到位的“药引子”,大众乐于接受,这个普及对联知识的“汤药”就有了事半功倍的宣传普及效果。

 

    在专家点评环节,上海楹联学会原会长姜玉峰先生充分肯定了本届学术研讨会的意义,同时指出楹联教育任重道远,楹联格律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语言的演变值得每一个楹联教育工作者思索,楹联教育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有待加强,首届学术研讨会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应该一届一届坚持办好。

 

    楹联学会学术总监杨先国先生在点评中,对楹联教育基地的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建议开展多种形式的联教活动,将联教融入语文课,组织拓展课和课外社团,结合节日和学校特色每年开展1-2次征对、制联活动等。

 

 

 

供稿 ▏学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