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4-04-28
2014年04月27日06:42 来源:文汇报 作者:李念 王政
本报讯 (记者李念 实习生王政)30年前,一组校园讲座,期期火爆;30年后,一季公众讲座,场场超员,而讲座的内容,不约而同聚焦哲学与时代、哲学与改革。
昨天下午,“东方讲坛·文汇讲堂-哲学与我们的时代”演讲季第五场上,主讲者复旦大学俞吾金教授主讲结束后,收到主办方一份特殊的礼物—刊登1984年12月校园哲学演讲报道和2014年4月哲学演讲季报道的文汇报。
撰写当年报道的文汇报资深记者郑重,在电话连线中回忆了30年前的盛况,“1984年底在复旦哲学系的15期"改革与哲学的使命"讲座,不仅教室里坐满听众,连窗台上都趴满了人,最后一讲就是当年的研究生俞吾金所作。”他说,“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2014年,我们依然需要哲学来梳理思想、引领方向。”
郑重描述的场景昨日再现,昨天申城风雨交加,但难阻观众的热情。望着全场满座,甚至挤在过道加座里的300多名听众,俞吾金以“深深感动”表达感谢,随即旁征博引进入题为《历史主义与当代意识》的演讲。
俞吾金以“走了30年的楼梯说不出台阶数”的例子,阐述同样置身历史之中,是否具有意识和反思对认识事物有本质差别。在转入对当代意识的讨论时,他对“只有懂得过去才能理解现在”这句常用语提出质疑,用“当代人只可能懂得眼中的过去,而不可能回到纯粹的过去”思辩地予以批驳。他认为,马克思的名言“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其实可以准确地解析国产大片空泛内核的症结。随后,他提出了“不懂得现在,就无法理解过去”的核心观点。
点评嘉宾、上海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冯俊评价道:“历史与现实,向来是不可割裂的。确立自觉的当代意识,才能更好地看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