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 > 学术资讯 > 正文

“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讨会”在沪举行

发布日期:2021-12-31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依靠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立足中国国情,并吸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之路。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时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上海市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首提地”,如何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怎样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等问题上走在理论与实践的前列,需要认真思考和贯彻。由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上海市社联《探索与争鸣》编辑部承办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讨会”于2021年12月27日在上海市社联召开。来自上海、天津、南京、杭州等地的专家学者与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和长宁区的相关同志,围绕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就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阐释、制度推进、具体实践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会议上半场由上海市社联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陈麟辉主持,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致欢迎辞,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刘世军致辞并通报市人大有关工作计划。

 

 

    王为松在致辞中谈到,上海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首提地,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过程民主”一周年之际,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的指导下,《探索与争鸣》编辑部与上海市政治学会于2020年11月联合召开圆桌会议,在全国学界比较早地推出系统阐释“全过程民主”的专题笔谈,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和讨论。相关文章也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是中国特色的民主,也在为人类发展探索一条新路。中国之所以取得今天如此巨大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有中国的民主制度作为支撑。总书记讲:“名非天造,必从其实。”民主不是一种定制产品,全世界也不是只有一个模式、一种规格。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分养分的民主,才能够不断发展和完善。上海正在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佳实践地,针对相关问题,不仅要从学术理论研究上展开充分研究和讨论,也需要从立法工作和基层实践方面深入研究。

 

 

    刘世军在致辞中指出,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研究,上海得风气之先,引领了这次全过程民主的研究和讨论,我们无愧于上海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首提地的荣光和责任。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在我们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伟大时刻,党中央召开了人大工作会议,意义非凡。我们这次学术研讨会,也是对学习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学术界的呼应。1919年五四运动第一次明确地喊出民主与科学,从那时开始,先进的中国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就开始民主的探索。经过一百年的实践,我们形成了中国人关于民主的更加完整的理论、更加成熟的制度、更加丰富的实践。今天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要走好现代化的新道路,对人类政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非常有必要,正当其时。我们今天讨论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个主题,要放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一百年大背景下来深入研讨。会议下半场为专家讨论环节,由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刘世军主持。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陈明明教授指出,今天谈论民主仍然离不开民主的古典含义,即公众参与、多数决定、人民统治。民主的实现途径和方式是多样的,但基本内核还是这些,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和制度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形式。马克思看到近代民主发展的悖论,给予了尖锐的批判,在代表制度的设计上,把议行合一(立法权与行政权同时由人民结合使用)与代表监控(对不称职者人民可随时撤换)作为公社政权的基本特征,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要求。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民主称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人民民主,这就是公众参与、多数决定的全链条、全方位和全覆盖。全链条是指所有的环节都应充分尊重和吸纳最广泛的民意;全方位是指所有的领域都应容纳和引入最广泛的群众参与;全覆盖是指民主的整个过程都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多数决定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多数决”,即多数票决;一个是“多数商”,即多数协商。中国的民主需要选举民主,并不排斥和否定多数决,但不会把“多数决”作为民主的全部。在中国,“多数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协商民主形成的意见和作出的决策,体现了真正的多数决定,现代条件下更能体现人民民主发展的要求,体现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其中,人大协商是协商民主需要积极发展的重要内容。人大要贯彻全过程民主,在使用多数票决的同时,应该把多数协商作为民主过程的重点和重心。丰富协商民主的有效形式,拓宽协商民主的渠道,培育协商民主的共同参与文化,提升协商民主的质量和有效性,这是包括人大建设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课题。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程竹汝教授围绕“民主的实践形态与民主话语权”发言。他指出,讨论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个概念,要放在中国宏大历史的背景之中。从历史展开的过程来看,我们对民主的认识存在一个从“民主”到“人民民主”再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人民民主”意味着中国民主的独特属性,强调的是民主的主体属性;而全过程是人民民主的实践呈现出全景式的特征。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把民主的主体属性和民主的实践特征融合为一体的范畴。就习近平最初关于“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的论述来看,这是一个是将抽象的民主还原为实证的、经验的民主的论断。为什么要将人民民主与“全过程民主”建立起联系?为什么要通过“全过程民主”来说明人民民主?就是因为抽象的民主概念只有建立在经验的民主概念基础上才是现实的和有说服力的。也就是说,这一论断具有建构我国民主政治话语权的意义。话语权是以一定程度的社会共识为基础的。社会共识的形成与事实相关,也与事实的解释相关。因此,关于民主经验或实践范畴的理论概括对民主话语权的形成具有基础意义。在经验层面,从组织化的途径和形式来看,人民代表大会充分发挥全过程民主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会议制度、调研制度、人民建议制度、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民主协商制度、专家咨询和评估制度、立法听证会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等建立起人大组织、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的现实联系,并以此推动人民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二是通过包括立法调研、立法建议、议题征集、议题协商、议题专家评估、议案专家咨询、立法听证、立法协商、草案公开、征集监督意见等形式实现人民参与的广泛性、真实性、有效性。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孔繁斌教授指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的重要议题。一是从理论定位来看,民主选举主要解决公共权力的获得方式问题,而全过程人民民主更体现对公共权力行使的关注,反映了民主政治从合法性关怀飞跃到公共性追求的历史性变化,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最重要的一个特征。二是从权利结构来看,伴随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近代政治理论重点强调的政治权利已经不再是人民群众唯一的权利所在,人民群众的经济社会权利诉求不断扩大和发展,民主的实现需要选择更适配的形式和场景,人民当家作主应该具有更加日常化的制度和机制。三是从发展过程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时代性发展主题,需要在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的改革深化中,不断提高各级政府的治理水平和能力,为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提供参与更便捷、监督更及时、回应更精准的途径。四是从学术研究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政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来自于中国真实管用的民主实践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命题,需要对其正当性、有效性和应用性作出系统的研究,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

 

 

    上海市政治学会会长、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桑玉成教授分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需要进一步关注的九个议题。第一,我们在迈向第二个百年愿景的新征程中,怎么在政治发展方面,能够使人民群众有更好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这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背景。第二,就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来说,我们虽然有了广泛的基础和实践,但是就当下的任务来说,我们必须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视为一种“进行式”要求。第三,社会主义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应该是,而且事实也是对资本主义民主的超越,是高于资本主义民主的新型的民主形态。第四,资本主义的民主主要在选举环节,我们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弥补了“非全过程民主”的某些缺陷。作为民主的要义,它不是那种“一次性消费行为”。第五,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概念,其中心词毫无疑问是民主。另一方面,我们在强调全过程的时候,也有必要与全领域区分开来。全过程人民民主本质上并不是指所有的社会领域都存在民主不民主问题。第六,选举是所有民主模式的基础性特征,在我们强调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多环节中,民主选举也被列为首要地位,足见选举民主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地位。第七,我们在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候,是否也包含了党内民主,是否也对党内民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这些问题,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第八,应从中观层面寻找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抓手,具体包括决策体制、干部制度、预算制度和基层治理四个领域。第九,贯彻落实全过程民主,要实现积极推进价值性命题、解释性命题和操作性命题的统一。唯有通过对操作性命题的探讨,找到人民民主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可操作、可实践的领域和方面,才能使民主的价值性命题和解释性命题得到现实性的体现。

 

 

    解放日报社党委副书记、高级编辑周智强指出,对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可以从三个视角展开研究。一是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程,来看我们对民主的探索,进而揭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和价值。二是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过程,来研究全过程人民民主所体现的创新意义和实践价值,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真实的管用的,它真实管用就体现在实践过程中。三是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来研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价值。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民主这一人类共同价值的独特的实现形式,它所产生的绩效有助于我们参与全球治理、打造中国国家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避免陷入西方的所谓民主与专制的话语陷阱。归根到底,就是要更好地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形态、制度形态、实践形态,并将这三个形态统一起来,真正地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人类民主共同价值的坚持、坚守以及决心。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佟德志对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与西方的单过程选民民主做了系统比较。他指出,在主体上,中国的民主是人民标准,西方是选民标准;在程序上,中国是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的结合,西方更多讲程序民主;在关系领域,中国人更多讲一致的标准,推动合作,而西方强调是竞争,不同的主体间首先要有分权,分权之后制衡,它就是制衡的标准。从理论上说,社会主义和民主是天然亲和的。当代两大社会形态之间制度方面的竞争,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民主方面。现在形势越来越明朗,资本主义民主遇到很大困难。它在理论上的悖论逐渐转化为治理实践当中的困境。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势也转化为治理实践当中的治理效应,人民民主越来越多得到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优势在于能够以理论宣传赢得中国人民的信任,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怎么对外讲好中国的民主故事。要让西方人也能理解中国的人民民主。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郎友兴教授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有三个核心概念: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和“人民”都是用来修饰“民主”的。不管如何修饰,核心还是回到民主的概念。就“民主”而言,可以用人民主权、公民普遍参与、政府对民众需求的回应这三个角度来衡量世界各国的民主。“全过程”就是五大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所谓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指的就是这五大民主。而这五大民主源于村民自治,可以说,村民自治实际上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初始版本。从村民自治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过程表明,中国的民主或全过程人民民主,一是从基层生发出来的,是从下自上的过程,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的新表述,可以作为中国式民主的话语表达。一方面,创新政治生态,增强中国话语的引导力,另一方面,深化制度内涵,增强中国话语的解释力。

 

 

    上海市委党校教务处处长赵勇教授提出“引入数字化理念,夯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载体”。他认为,坚持党的领导,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源;坚持过程民主和实质民主的统一,凸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中,需要数字赋能来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载体,让它的运营实践更加丰富。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的要求,而社会管理中也有视而不见、雾里看花、盲人摸象三种实际状态。引入数字化的方式能够增强民众参与感,也可以使议和决的过程更加精准。从而做到多数人的事多数人来商量,实现实践民主或者是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汪仕凯教授指出,人民民主的主体是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任务就是把民众聚合起来,成为人民这个整体。只有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才能把民众聚合成一个整体。所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为人民民主开拓出一个新的空间,让人民民主更加具有竞争力。我们要真正地把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得比较有质量,或者说,人民民主要高质量发展的话,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监督。全过程人民民主有五个环节: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我们最弱的环节是在监督上。从实践上讲,民主监督或许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突破口,需要提高制度的接纳能力。而人大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把人大作为打开民主监督的一个窗口,只有它才能从制度上接纳不断增长的民主监督。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杨建党副教授以政治文明的三个形态为视角,指出人大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作用。从形态上讲,政治文明包括以观念和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政“知”,以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与重要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政“制”,和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主要内容的政“治”,与此相联系,全过程人民民主,也就包含三个层面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即政“知”层面全过程人民民主、政“制”层面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政“治”层面全过程人民民主。探讨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作为主要民主渠道,人大通过坚持正确传播导向、拓展多渠道传播形式、打造高质量传播精品等,承载着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故事”重任;作为立法机关,人大应发挥立法工作中主导作用,推进民意立法,优化地方性立法,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发展进程中大有作为;人大制度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作为体现这一制度的核心组织形式,人大在工作实践中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注重履职尽责为根本,积极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展开。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王逸帅副教授以超大城市作为考察对象,分析了人大的作为以及如何推进治理。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过程中,对于人民的关注可以成为新的竞争的焦点所在。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尝试从民意输入、民意转换以及输出反馈的全过程来探索,构建多元民意汲取民情归集机制;线上线下同频共振、传统媒介和政务新媒体优势互补、立法预算领域重点拓展的多元公众参与机制;政治过程中民意的转换和代表意见建议的跟踪处置机制,以及回应反馈民意的机制。也即是说,通过建设走向整体性的治理机制来支撑的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回到特大城市的竞争力来讲,超大城市是世界观察中国民主的窗口,代表国际话语的传播,包括人大怎样向中国民众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民众讲好中国的民众故事。

 

 

    在自由讨论环节,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李刚指出,第一,民主是人类共同价值,我们要理直气壮地讲,我们跟全世界人民一样共同追求民主。第二,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仅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更重要的是要拓展其实践价值。因为民主的关键是要管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特点就在于其实践价值,要让民众有获得感、价值感和幸福感。第三,要讲好中国民主故事。一定要将理论和实践融入老百姓生活,才会有故事出来。如果仅仅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不能同人民实践相结合,故事就出不来。

 

 

    刘世军在对会议总结时指出,本次研讨会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这一主题,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当下与未来、宏观与微观等角度,坚持中国立场,放眼百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辉煌历程,放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放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专家学者们对民主的经典理论与中国的发展创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形态和话语构建,民主自信与正当性的阐释,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的九个重大问题,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形态、制度形态、实践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单过程选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修辞学意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发生学,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突破口与增长点,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人大作用的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治理现代化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深化了我们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内涵的认识。本次研讨会对于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的研究大有促进,对讲好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故事,讲好中国民主的故事大有帮助,也对与时俱进地推进新时代人大工作大有帮助。

 

 

 

供稿 ▏《探索与争鸣》编辑部       编辑 ▏许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