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 > 学术资讯 > 正文

《探索与争鸣》杂志社等单位联合主办“Reformation and Reform: 宗教改革五百年来的现代社会想象”专题研讨

发布日期:2017-04-19

    4月15日,由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人类学研究所/民族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宗教与文化研究所、《探索与争鸣》杂志社联合主办,“Reformation and Reform: 宗教改革五百年来的现代社会想象”专题研讨,暨华师大-北师大理论与社会跨学科工作坊(3),于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一楼学术沙龙成功举行。来自斯特拉斯堡大学、台湾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及《探索与争鸣》杂志社的三十几位专家学者和部分学生参与了本次工作坊。

    学界一般认为,宗教改革彻底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进程,甚至也进一步影响了过去五百年来的世界历史进程和文化格局。这一改革运动由宗教而始,迅速和全面地波及到政治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就宗教层面来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是一场仍在进行中的改革(on-going reform)。五百年后回头来看这一历史事件和过程,或可挖掘出更多的话题和价值,也能进一步帮助我们理解基督教与现代社会发展之间的种种纠结,这也是举办此次工作坊的初衷。

    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黄剑波教授首先就工作坊举办背景、主要宗旨及会议安排、主办单位进行了介绍,尤其对《探索与争鸣》杂志社为本次工作坊所提供的各方面支持表达了谢意。《探索与争鸣》杂志社主编叶祝弟博士作为工作坊主办方之一对各位远道而来的老师同学表示欢迎,并对《探索与争鸣》杂志社进行了简单介绍,《探索与争鸣》主要以中国当下学术性、公共性、思想性的内容为主。北师大哲学院瞿旭彤博士则从路德及其宗教改革主流研究范式的转移、主流研究范式转移的原因、中国文化的返本开新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今天为什么要纪念以及如何纪念宗教改革的问题。

    上午接下来的几个讲题主要围绕宗教改革运动带来的思想和观念方面的种种变化展开讨论,特别是关于“自然与自然观”,“现代与现代社会想象”,以及视觉与听觉、理性与认知等问题。

    下午的工作坊从哲学观念层面更多转向社会层面。复旦大学李天纲教授认为,纪念宗教改革500周年应该和中国如何理解和接受宗教改革结合起来,他重点探讨了康有为的案例。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李向平教授从社会学的角度切入,对宗教改革和社会改革的关系、中国教权和俗权的关系、宗教世俗化背景下神和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崇明教授则从宗教改革对民族国家的影响、政治正当性的理解、宪政学说的产生、从圣约到盟约的转变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宗教改革与欧美现代政治思想的关系。

    工作坊的最后是简要的总结。与谈者都认为这次工作坊是一个良好的开始,相关话题值得继续深入展开讨论,并且对“think globally,act locally”这个提法深有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