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研讨 > 正文

“从世界看中国——《世界中国学概论》出版座谈会”在沪举行

发布日期:2021-12-16

    12月7日,从世界看中国——《世界中国学概论》出版座谈会在上海社科院举行。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权衡研究员、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王为松分别致辞。

 

 

    徐炯指出,中国与世界、世界与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度地交织在一起,这种交织使海外中国研究呈现出两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一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其学者参与到中国研究当中来,除了日本、法国、俄罗斯、美国等传统海外中国研究重镇之外,原本被视为中国研究“荒村”的亚非拉国家也越来越多地开始研究中国、了解中国,中国研究已经日益显示出世界性。二是,中国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中国语言文学和历史的研究,也不再局限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史。许多学者开始将关注和思考转向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语言、社区社群、婚姻家庭、心理等问题的观察与研究,即使是没有转向的学者也致力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这种转向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举世瞩目的增长奇迹的高度关注,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了深广的富有启发性的他者视角。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中国学概论》的出版可谓正逢其时。

 

 

    权衡认为,书中提到的这些问题都是“世界之问”。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对我们理解怎么样构建世界中国学或者海外中国学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作出了非常重要的开拓。他认为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秉持了跨学科、通内外、贯中西的新文科精神。第二,体现了平等文明对话精神。“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过去这个话题都是以西方人为主导的。现在中国人不仅可以讲,而且可以平等对话,这开了一个很好的先例。”第三,体现了对如何建设世界中国学这门学科的开拓性研究。世界中国学是什么?它既不等同于传统汉学,也与现有学科存在交叉。如何构建世界中国学学科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王为松认为,《世界中国学概论》兼具视野宏阔与文字亲切的优势,使其社会受众更为广泛,进而引发对中国和中国研究的兴趣。作为世界中国学的研究内涵之一,对世界关于上海的研究有助于上海承担中外交流对话的责任,在新时期成为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

 

 

    《世界中国学概论》第一作者、上海市社联主席王战介绍了该书撰写的背景和主要思路。谈及写作该书的初衷,王战表示是因为受到一个“刺激”:“在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印度华裔学者谭中提出了一个问题:海外中国研究为什么不看中文书?对中国问题所有结论性的东西都是西方人提的,中国人在整个汉学和海外中国学当中的地位不值一提。‘谭中之问’对我刺激很大。”据王战介绍,该书共包括七章,尝试通过回答谭中之问、汤因比之问、李约瑟之问等探索七个“谜”:解释中国的话语权之谜、中华文明传承之谜、历史大分流之谜、康氏长周期之谜、社会主义之谜、中国道路之谜、丝绸之路传承与当代发展之谜。

 

 

    会议上下半场分别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沈桂龙、副所长周武研究员主持。会上,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黄仁伟、张兆安,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方松华、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黄凯锋出席会议并发言,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社长佘凌做出版介绍。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世界中国学概论》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集理论深度、问题意识和丰富史料于一书,是向世界表达中国声音的重要方式,目录编排寓意深刻,是站在中国的立场、在学理基础上与世界交流,由中国学术界阐述中华文明的世界性意义和中国社会进步发展合理性的力作,是中国学界充分文化自信所发出的声音,今后国内外关于中国研究的对话也需以平等、文明、互鉴、互利的形式进行。与会学者对《世界中国学概论》的再版表示期待,并提出智识建议。

 

    世界中国学这个学科是全新的,但是这个学科的渊源可以往前追溯几百年。那么,《世界中国学概论》这本书和别的书有什么不同呢?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黄仁伟研究员认为,该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了中国学的当代性。“早期汉学实际上研究的是当时的中国。后来,美国的中国学主要研究的是冷战时期的中国。美欧研究的中国学控制了对中国整个理论形象的构建。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中国的形象是别人塑造的,中国的道理是别人在讲,中国人自己却没有发言权。这种西方主导中国研究的现象不应该再继续下去。”他表示,中国学是当代中国研究的基础研究,是当代中国形象的基础来源。“中国学的当代性要和中国学的历史性结合,要和中国学的世界性结合,要和中国发展的规律性结合。如果做到这三个结合,中国学就开辟了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的新的制高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唐磊研究员指出,《世界中国学概论》一书的亮点就在于,它以回答问题的组织方式、切入方式,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国研究的问题意识。同时,这样一种以问题切入的方式也可以把中外学者的思考、成就、观点都吸纳进来,形成一种理性对话,而这恰恰是世界中国学需要做的一件事,也是我们用学术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很宝贵的一次尝试。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武心波研究员认为,《世界中国学概论》的问世对中国学学科建设具有突破性意义。它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学的概念,使得中国学既有本土的内涵又有世界的外延。同时,该书不是单纯地做中国故事的宏大叙事或者世界关于中国问题的简单介绍和梳理,而是以问答方式进行双向互动。讲好中国故事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讲清楚中国的道理。该书围绕着七个带有全局性的“谜”和世界对话,既讲故事更讲道理,而且都是大道理。这些大道理讲得越清楚,中国故事就讲得越生动,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就越深刻,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也就越来越密切与和谐。

 

 

    本次会议由上海社科院、上海市社联主办,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承办。来自《社会科学》《探索与争鸣》《国外理论动态》《文汇报》《解放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社会科学报》、澎湃网、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宁波大学等国内各大媒体期刊以及高校和科研单位的40余名专家学者代表,以及主办和承办方的部分研究人员,通过线上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并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