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研讨 > 正文

抗疫论②|隋映辉:同样是智慧城市,为什么有的在关键时刻难以发挥作用?

发布日期:2020-03-26

【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一次重要检验。针对疫情防治中呈现的一些新现象、新问题,社科理论界积极发声,贡献属于学人的智慧和力量。本着”思想温暖学术,学术关怀现实”的办刊理念,上海市社联《探索与争鸣》编辑部于今年1月28日在全国社科学术界,率先推出“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下的抗击新型肺炎”主题征文。此次征文获得学界积极关注和支持,截至3月12日,共收到论文1500多篇。为更全面呈现人文社科学者对抗疫过程的思考,《探索与争鸣》与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思想汇”合作,从征文中选取部分文章组成“抗疫论”专栏予以刊发,希望引发更多思考。

 

 

    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智慧城市以智慧技术、智慧网络、智慧管理等为基础,是城市公共治理进入高阶段、智慧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疫情中暴露出来的短板与不足,结合大数据、智能化在各地抗疫中的作用,有必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城市公共治理水平。

 

公共治理重点在系统,关键在基层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型系统,城市公共治理涉及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及其治理能力多个方面。突发的疫情并不是一个孤立事件,从城市大系统角度考察,疫情反映出城市公共治理的体制短板问题。

 

    公共治理的重点在系统,关键在基层。基层不稳,地动山摇。如果一个城市或地区没有坚实的基层网络、完整的协调系统,以及部门之间高效率的统筹机制,一旦遇到突发疫情,就必然顾此失彼、无所适从。因此,要进一步深化政府体制改革,加快解决部门职能重叠问题,将政府职能、行政资源下沉到基层社区;要推动智能服务普惠应用,将大数据、网络化及基层社区共享平台建设做到“入户到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强化公共治理,实施基层管理广覆盖、精细化服务,是弥补城市治理体制短板、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任务。

 

突发事件背后往往反映了“城市病”

 

    突发事件的发生,背后与赶速度、重形象、轻民生、“以大为美”的“城市病”有关。一些地区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盲目追求速度、规模,忽视城市质量、功能与合理的社会生态结构,城市配套公共设施的实际承载能力不足,公共防疫、医院、学校、养老院、社区等民生工程建设及其服务能力滞后,导致人口膨胀过快、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消耗过度及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城市病”和公共服务危机。当疫情发生,“城市病”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制约着疫情防控的成效。

 

    显然,智慧城市是医治“城市病”一剂良药,是推进城市有效提升政府效能、公共治理、创新社会、普惠民众的现实选择。城市发展中的公共服务、人口流动、交通拥堵、环境保护、公共卫生事件等诸多问题,需要领导者秉持“五个发展”理念,科学决策、统筹规划,并通过智慧城市信息化、智能化等新模式、新手段、新方法来进行系统破解。

 

以防疫为契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各个城市科学化、精细化与智能化治理水平和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智慧城市系统在突发应急事件中凸显出它系统集成、纲举目张的突出功能与作用。智慧城市建设、数字经济水平较高的上海、浙江等地区,在疫情防控中精细排查、有序治理,很好地发挥了智慧城市系统的“软核”作用与治理实效,为全国“智慧”抗疫起到了示范效应。但也有一些地区,虽前期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投入很大,在疫情中却暴露出智慧系统不完备,条块分割、利益纠结,数据共享难、接口难,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碎片化管理”等短板与漏洞,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未来,要以疫情为契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首先要放眼长远,重新审视智慧城市在城市治理、公共体系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明确智慧城市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完善应急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大作用。

 

    第二,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的公共服务标准及投入。要以纳入新旧动能转换与公共基础建设项目,增加智慧城市、公共服务投入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份额;以智能化推动城市决策科学化、城市建设精细化,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城市公共治理水平;以智慧城市完善城市布局,积极推行智慧城市管理模式,促进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和规范化。

 

    第三,通过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政务、应急指挥调度等系统建设,推行数字化、智能化城市管理模式,推进智慧城市管理与应急联动、社区服务系统的协调统一,实现城市管理、社会综合治理、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快速反应、科学决策、高效处理、精细服务的综合能力。

 

    第四,以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加速智能工业发展,改造传统产业,带动新兴科技产业发展,从而拉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智慧城市建设,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实现高效的城市管理、便捷的公共服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青岛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山东科技大学科技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

 

 

 

 文、图、来源 ▏《探索与争鸣》编辑部、上观新闻      编辑 ▏许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