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团体 > 学会动态 > 学会活动 > 正文

现代文明与上海社区实践模式--市社联等召开第三届“上海社区发展论坛”

发布日期:2004-08-30

        12月3日至4日,市社联、徐汇区政府、市社区发展研究会、上海大学上海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第三届“上海社区发展论坛”暨“现代文明与上海社区实践模式”理论研讨会。来自本市及北京、武汉等地的专家学者和实际部门代表150余人参加了研讨。现将研讨会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1、社会的隐性化与社区建设中的深层次矛盾

        市社区发展研究会徐中振指出,当前中国社区发展仍然面临社会发育不充分的外部环境和基础条件,或者说,作为一个结构性的社会领域的存在仍处于“隐性化”状态。如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居住着非户籍的被称为“外来流动人口”的庞大人群;人们在日常生活领域交往中逐渐建立起新的初级社会关系和形成亚状态的各类群体(如业主委员会);一部分社会群体因下岗失业离开了单位组织,或因年老而退出了职业生活,这些组织和人群作为现实客观存在的社会生活领域的意义往往被忽略了,只是作为隐性化的存在。

        清华大学孙立平指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张力矛盾是困扰我国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表现为城市社区建设包含的城市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发育两个过程与指导社区建设的一套自治话语的矛盾。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导致了基层政权建设在社区建设话语系统中被挤到了边缘的位置,甚至没有合法性地位;另一方面居委会自治性组织却缺乏自治性内涵,实践中承担过多的行政职能,于是产生了有名无实、有实无名或名实错位的城市社区建设现象。

2、社区民主自治的空间与动力机制

        清华大学孙立平认为,国家推进社区体制改革,如果是依靠一个既缺乏来自上层的权威、又缺乏来自下层自发性权威的街居制作为秩序运行主轴的话,那么居民的参与热情不高也在情理之中。在街居制缺乏权威与权力的情况下,社区自治在实践中就往往被操作成居民选举或者组织一些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居民自治的程度也被数量化为居民选举的参与率与选民代表的广泛程度。而简单的高参与率和所谓的广泛参与度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居民的自治水平,弄不好还会不利于大多数居民的利益。

        复旦大学徐珂指出,社区居民自治(突出的表现为居民委员会的直选)主要是为了满足社区自治理念的需要,以居委会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社区居民自治并没有太显著的现实紧迫性。但是在另一个社区自治领域,却同时表现出现实和理念的双重紧迫性,即业主自治领域。就社区自治理念的主流化而言,影响最大的不是居委会,而是业主自治制度的建立。

        复旦大学林尚立认为,以居委会为自治实体的社会公共空间发展始终缓慢而有限。从制度上看,居委会制度逐渐复位,但居委会权力依然虚位。从人的方面看,单位人现阶段还未真正转化为社会人,社会人的缺失使社区难以形成真正的公共生活。因此,社区自治的条件最终归结为政治条件,即人们在公共利益基础上围绕公共权力展开的公共生活,建议把选区引入社区,使社区具有选区功能,通过公共权力的选举可以激活社区自治的潜力和活力。

3、城市基层政权建设的方向

        在我国目前社区建设与基层政权建设高度重合的情况下,大力推进社区建设的历史进程,实质上凸现出了国家试图以街居制为中心寻求与基层社会不同资源合作的努力,实践中的种种努力与尝试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复旦大学张乐天认为,关键在于国家以街居制为中心进行的基层管理。这种以政府为中心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容易陷入“托勒密”困境(托勒密以地球为宇宙中心形成自己的天体物理系统):一切以政府为中心,不断增设政府机构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现实,使街道办事机构日益行政化和官僚化。要避免基层政权建设中的“托勒密”困境,关键要转变思路,放弃以政府为中心的各种做法,以处理问题为中心去组建各种组织,最终形成政府与各种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网络式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4、关于社区党建的理论思考

        有学者指出,实践的探索要求社区党建弄清自身所容纳的学术问题:(1)社区党建是社区发展的需要还是执政党建设的需要?社区党建既是执政党建设的需要,因为它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党对社区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巩固执政基础;它也是社区建设的需要,因为我国的社区发展程度较低,社区党建为社区动员提供了优势资源,为社区整合提供了内聚的核心和框架,这和中国社区建设的政府主导模式是相适应的。(2)社区党建有可能以政治性压制社区发展的社会性吗?社区党建不会把社区推向政治化,不会抑制社区发展的社会性。因为政党既有社会属性也有政治属性。但首先应有社会属性。社区党建其实是在激活党的社会属性。(3)社区与党建相结合,是体制的复归还是党与社会关系的重构?社区党建不是单位党建的复归,而是党的基层组织体系的重大调整。相比之下,国企党建、私营企业党建、社团党建等才是传统党建思路的惯性延伸,事实上都面临困境。只有社区党建能够统揽基层党建的全局。因此,党建与社区的结合,正是党与社会关系重构的开始。

        “上海社区发展论坛”由市社联、市社区发展研究会发起创办,2001年迄今已办三届。参加此次论坛的有关领导和专家有孙潮、潘世伟、周锦尉、武克全、徐勇、李友梅、卢汉龙、于海、顾骏等。

(王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