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团体 > 学会动态 > 学会活动 > 正文

“世博会与推动上海社会发展”讨论活动综述

发布日期:2004-08-30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2003年3月中旬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大讨论活动。这场大讨论共分五大专题,由市社联牵头组织协调“世博会推动上海社会发展”这一专题的讨论。

        从4月下旬至5月中旬,在市大讨论工作小组的具体指导下,在市委宣传部的有力支持下,市社联与本市各有关单位合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又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对于充分认识举办世博会给上海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深刻把握今后上海社会发展的变化趋势和理念导向,切实推进上海社会事业体系的建设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世博会与推动上海社会发展”大讨论的主要活动

        1、举办各种座谈会、研讨会

        在活动期间,市社联会同有关部门召开了有关“世博会与推动上海社会发展”1个内部研讨会、1个综合性座谈会、7个系列专题讨论会、19个学会举办的讨论会和若干次咨询座谈会。参加各个讨论会的社会各界代表约计1500人,其中本市社科界的专家学者代表约1100人,有关党政部门领导约95人,街道社区和市民代表约300人。与会者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上海社会发展提出一些新的思路和对策措施。

        4月29日,市社联与文汇报联合举办“世博会与推动上海社会发展”座谈会。文汇报对会议内容作了详细报道,并辟出两个版面刊登了与会者的发言摘要。

        4月下旬至5月中旬,市社联与市民政局、市人口计生委、团市委、浦东新区、徐汇区、长宁区、闸北区、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和学会等单位合作,先后召开了7次系列讨论会,讨论的专题分别是:“社会事业体系与公共政策”、“基层社会的长效管理”、“城市人口与社会治理”、“社会发展与社会工作”、“社区参与和社会发展”、“社会秩序与法治建设”、“青年发展与志愿者行动”。这些专题都是今后上海社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具有前瞻性、现实性的重要课题。解放日报用两个半版摘要发表了专家的发言,文汇报、社会科学报、东方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也对其中部分讨论会作了专题报道。

        2、开展市民问卷调查

        市社联组织开展了“世博会与上海社会发展”市民问卷调查,分别在工业、商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街道、乡镇、部队、民营企业中分发了2200份问卷。社会各界人士以很大的热情积极参与了这次调查活动,实际回收有效答卷2092份,有效回收率达95%。这次调查的重点是市民对世博会和上海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度,调查结果客观地反映了当前上海的社情民意,为“世博会与上海社会发展”研究及相关的决策提供了大量可资借鉴和参考的实证材料。解放日报、文汇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都以较大篇幅报道了这次社会调查。

        3、组织面向大众的宣传活动

        市社联与本市各主要媒体紧密合作,面向广大市民,开展“世博会与推动上海社会发展”的宣传活动,努力营造人们关心世博,推动社会发展的良好氛围。

        讨论活动期间,在解放日报、文汇报、社会科学报等重要媒体上刊载的有关“世博会与推动上海社会发展”讨论活动各类报道、访谈、会议综述和研讨文章,约计12篇。

        4月23日,市社联举办“世博会与上海社会发展”报告会,邀请市申博办副主任周汉民作专题报告,东方电视台《东方大讲坛》栏目5月11日播出了这档节目,反响热烈。

市社联和上海电视台《时代》栏目共同组织了3期节目,邀请本市有关专家对社区建设、社会工作、社会事业体系等社会发展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阐述。

        5月上、中旬,市社联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在990千赫《市民与社会》栏目中先后举办了3场专题节目,邀请本市有关专家走进直播室,就上海社会发展中的有关问题与广大听众进行讨论和交流,听众参与热情高涨,气氛十分活跃。

        4、发动各学会开展相关讨论活动

        市社联发动全市一部分社会科学学术团体积极参与这次大讨论,哲学、党史、社会学、经济、房产经济、土地等20多个学会按各自学科专长组织了多种形式的研讨会或征文活动,在学术界和社会上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5、组织刊登理论研究文章

        社联主办的《探索与争鸣》杂志为推进这次大讨论开设了专栏,先后共刊登了10多篇有较高质量的文章,对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二、“世博会与推动上海社会发展”大讨论的主要成果

        在大讨论活动期间,社联根据讨论内容,及时整理和编发了8份大讨论简报,1份市民问卷调查分析报告。会议共收到各类论文、研究报告近100篇。社联正在对这些文章进行整理、提炼,并将汇集成一批有较高质量的咨询报告,供市有关部门决策参考用。现将本次讨论活动的重要观点简介如下:

        1、对于世博会对上海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世博会对上海社会发展的影响将是广泛、持久和深远的,它与上海现有各类会议、会展活动的一个本质区别,主要在世博会的社会内涵、社会意义和社会影响方面。世博会对上海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层面:一是社会展示层面;二是社会接纳层面;三是社会互动层面;四是社会成本层面。

        2、关于上海社会发展面临主要问题

        当前上海社会发展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于经济发展,造成了上海城市外观形态与社会生态的脱节,经济增长与社会事业的不平衡,基础设施与公共素质的不对称,政府强势主导和社会低度参与的不匹配。二是社会发展自身能力低弱,社会公共产品不多,社会改革的制度化水平不高,民间社会组织的自主活动能力较低,市民参与社会活动的主动参与度低等方面。

         3、关于上海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

        上海社会发展要更加突出地要求: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各个子系统的相协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统一;个人价值和社会总体价值的相统一。未来上海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应该包括:一是社会公共政策领域;二是社会管理领域;三是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领域;四是社会服务领域;五是社会组织领域;六是社会文化领域;七是社会公共生活领域。

        4、关于社会公共政策的设计问题

        制定社会改革方案首先要确立“服务社会”的核心理念。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政为民所立,利为民所谋,行为民所需,把人民群众的各类要求,作为各项社会政策设计的立足点。未来上海应当择取问题导向和综合治理的路径,应当全面建立专业化的社会政策体系,保证社会个体公平、公正地享有获得各类社会服务的权利,应当注意完善听证会制度,加强立法的社会参与程度,保持社会政策不断开拓创新的进取风格。

        5、关于积聚、培育和储备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主要指社会领域各种要素中最根本的要素,即互惠、信任、规范等。它并不是一种货币形态,但它却能形成密集的社会网络,支撑整个社会体系,有效抑制社会生活中失范、失序和失控现象,缓解和化解社会变迁所引发的各类矛盾。任何一个政府要有效行政,都十分注意培育和储备足够的社会资本,因为社会资本能够凝聚不同的社会群体,从理念、行为、责任等各方面共同支持社会的正常运转。

        6、关于拓展城市社会公共领域

        社会公共领域,是介于国家公共权威和个人自主领域之间的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未来上海城市社会公共领域建设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方面。硬件方面主是指社会公共生活的物理空间建设。软件方面主要是发展丰富的公众团体生活和密集的横向公众参与网络,注重有形组织和无形网络的建设,要从中国人传统的社会网络中开掘有益的资源,不断发掘富有时代精神和社会价值的活动主题,要发挥党员的率先垂范,吸引更多社会成员参与公共领域建设。

         7、关于上海社会组织的发展和管理

        上海要致力于增强民间社会组织的综合实力和独立运作能力,加强上海社会组织的发展和管理,一是在制度上有所突破;二是建立“宽登严督”的民办组织登记管理制度;三是通过实质性的政府支持,促进社会组织的均衡发展。政府的支持手段可以有:直接资助、减免税收政策、购买服务、让渡职权、组织志愿者队伍等。四是利用好党组织的弹性结构和政府组织的刚性特征;五是重点扶植和培养一批能够独当一面的“社会事业家”人才。

        8、关于提升城市社会生活质量

        目前上海市民对生活质量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殷实的家庭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对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关注;对社区公共生活的关心。上海未来社会改革,要注意五个方面的导向:一是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必须大力弘扬人文精神。二是着力于保障最大限度的就业,保障市民具有安定的生活条件和自我实现的机会。三是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进一步激发社区的自治能力。五是引导和鼓励科学和谐的生活方式。

        9、关于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社会正常运转与不断发展,社会成员的生活与福利,需要各种社会性事务的支持和保障,这些社会性事务的总称是社会事业。它不仅包括传统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还包括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方面。在当前强调发展经济的背景上,必须突出社会事业及其发展是目的本身,而非仅仅是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的手段的理念;突出发展社会事业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而非可以自行解除的负担的理念;突出享受社会事业发展的成果是国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权利,而非某种额外的受惠;突出社会事业是面向全体国民的,而非仅为部分人口所享有的理念。

        10、关于社区参与和基层社会管理

        社区已成为上海城市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领域,但至今存在整体合力不强、总体投入不足、社会参与度不高、部分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各类民间组织将成为未来基层社会管理的中坚力量一,必须为其发展提供足够的社会活动空间,未来上海社区建设要求行政通过利益让渡,权力让渡和空间让渡,逐步形成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平等协作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建议召开市社区工作会议,规划部署新一轮上海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11、关于推进上海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

        社会工作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产物。当某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起飞之时,亦即现代化加速时期,必须面对和设法解决各种旧有的和新生的社会问题,仅仅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是不足以担当这些任务的,必须同时发挥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非赢利社会团体的作用。职业化、专业化与社会化的社会工作制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未来20年是我国和上海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发展阶段,社会工作必将迎来一个大发展的黄金时期。为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必须尽快建立社会工作者培训、岗位设置、职业资格认定等制度。

        12、关于上海城市人口发展

        发展的惯性和向未来延伸的代际延续性是人口问题的显著特征。我们今天面临的诸多与人口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如失业、社会保障、教育资源等,都可从以往的人口发展动态中找到原因。上海社会发展客观上要求城市人口扩大化、年轻化、高素质和自由流动。政府部门要以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指导上海的中长期规划,通过积极的社会政策有目的地引进国内外移民,促进上海人口素质结构的提高,才能塑造一个有助于提高上海城市竞争力的人口环境。

        13、城市治理与法制建设

        从推进政治建设的角度看,上海新一轮发展中应关注和确立的现代城市治理理念主要有:一是政府的权力与责任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二是城市治理的主体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逐步树立市民也是城市治理主体的观念。三是城市治理是非线形的,而不是线形的,即城市治理要求决策过程是一个发散与聚焦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互动的非线形形态。四城市治理强调服务、指导、合作,淡化管理、控制、强制手段。

        三、“世博会与推动上海社会发展”大讨论的主要特点

        这次“世博会与推动上海社会发展”大讨论的各项活动克服“非典”的不利因素,进展顺利,达到了预期目的,有以下主要特点:

        1、思想重视,精心筹划,把大讨论作为社联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于这场大讨论,市社联党组十分重视,多次进行专门研究,并在社联机关全体职工大会进行动员。通过学习、发动,大家对开展这场大讨论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并认为,这次市委、市政府要求社联参与组织大讨论,是对社联和社科界的信任,我们一定要把搞好这场大讨论作为今年社联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策划、精心组织,并以此推动社联的各项工作。

        从今年2月中旬,社联就开始筹划“世博会与推动上海社会发展”讨论活动,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研究,形成了一份目标明确、内容详尽、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从而为搞好这次讨论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运用社会化的机制组织协调大讨论

        这次讨论活动在组织方法上,社联在筹备工作之初就突出“联”字,确立了用社会化的机制来组织协调的思路。从3月中旬起,社联通过登门拜访、开座谈会等形式,主动与有关党政部门、高校、群众团体、社区等单位联系,商议合作筹办讨论活动的事宜,得到了热烈响应,共有30多家单位参与各项活动。由于各参与单位的人才优势、资源优势、组织优势经过整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使“世博会与推动上海社会发展”讨论活动成为一个社会参与、社会整合、社会互动的过程,搞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

        3、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为了扩大这次讨论活动的社会影响,营造广大市民关心世博,关注上海社会发展的良好氛围,市社联对这次讨论活动的宣传报道作了精心的策划,并与本市各主要报纸、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紧密合作,对各项活动进行了全面的、有力度报道。由于新闻媒体的加入,这次讨论活动形成了较大的声势和社会覆盖面,不但在本市社科界而且在广大市民中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4、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好大讨论活动

        在开展“世博会与推动上海社会发展”大讨论之际,正是举国上下抗击“非典”的关键时期,如何处理好这两者关系,市社联党组专门进行研究,强调要在严防死守战“非典”的同时,抓好社联的各项工作,做到工作不断不乱,特别要抓好“世博会与上海社会发展”大讨论系列活动。根据这一要求,大家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对有些活动的形式、规模及时进行了调整,保证了这次大讨论顺利圆满地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