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年会 > 年会动态 > 学科专场 > 正文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高端论坛召开

发布日期:2017-06-28

    6月27日下午,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席专家高端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秘书长解超,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汪荣明出席会议并致辞。华东师范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重大攻关首席专家文军教授、宁越敏教授、高向东教授、林拓教授作主旨报告。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张文宏教授、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任远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孙常敏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李玉尚教授受邀担任点评专家。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同志及校内外相关学科教师与研究生共80余人出席论坛。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吴瑞君主持。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秘书长解超致辞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秘书长解超表示,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已经成为上海社会科学界的知名品牌。高端论坛通过与重大研究项目结合,目前已成为上海市社科界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在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高度重视的时代背景下,上海作为全国哲社研究重镇,需要各位专家学者更多的思考和讨论,给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他希望高端论坛不仅成为学术交流平台,也成为重大项目成果推介的一个范本,不断推动项目研究,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

    华东师范大学汪荣明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本次论坛既是各位专家对十八大以来国家治国理政有关问题的深入探索;也是华东师范大学不断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创新的重要举措。他指出,这类学术活动的举办,将会有力地促进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对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发挥积极的作用。华东师范大学在城镇化研究相关领域具有较强实力和传统,希望通过研讨,深入对城镇化的认识,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小康社会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智力支持。

    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文军教授、宁越敏教授、高向东教授、林拓教授分别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村落转型及其反思”“城市病的预防与治理”“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城市治理的空间基础及其变革”为主题进行了主题发言,并接受专家评议。

    文军教授的报告主要聚焦于城镇化过程中的村落转型问题。他在考察了村民与村落在转型中的分离与融合后,指出村民群体与村落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在当代中国,村民的市民化并没有带来乡村性的崩溃,反而因村民与村落的重新融合而使部分乡村呈现出了某种“新乡村性”。他认为,一方面应当尽可能减少“不完全的城市化”,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新型村落共同体的整体重建,最终促进城乡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宁越敏教授的报告主要关注城市病预防和治理。他认为中国经济持续平稳增长需要城镇化作为重要动力,而中国城镇化迫切需要加快社会转型,中国城镇化的未来需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而预防和治理城市病需要从城市群、大都市带等视角加强公共资源配置、加强社会融合,不断优化人居环境。

    高向东教授指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统计核算方面存在“数据差异较大”“核算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在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过程中存在“农民转户意愿不强”“农民转户进城后续管理乏力”“货币安置激励吸引不足突出问题”“配套措施细则尚待明确”“制度协同改革相对滞后”“部分地区改革存在形式化”等问题。他提出,让最有意愿、有能力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优先落户,建立“三挂钩”机制,调动城市政府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积极性,突出重点领域,积极探索实施分区域分阶段落户,推进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等体制机制的协同改革等政策建议。

    林拓教授认为,当前中国城市人口已超过农村,空前的城市化规模已经成为全国行政区划调整的关键动力,近年来行政区划这一空间基础正在发生着剧烈变动。一方面,区划调整速度在加快,另一方面,区划建制模式存在多样性,行政区划设置仍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不利于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面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需要从城市集聚规模与政区规模化、城市公共服务与资源集约化、城市空间公平与布局均衡化三方面进行反思。他表示,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行政区划的战略布局、变革模式、制度体系、法治建设、治理能力等需要进行全面优化乃至重新建构,从而更好地重塑中国的未来格局。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任远教授、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张文宏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孙常敏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李玉尚教授进行了精彩的评论。

    吴瑞君在总结中指出,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在全球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背景下,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具有西方发达国家不可比拟的时代背景、动力机制。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求我们从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去总结,用中国的理论解决实践问题。无论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村落转型问题、大城市病的防治问题、提高人口户籍城镇化率问题还是空间结构的治理问题,既是当前学界关注的研究热点问题,也是我国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重大战略和实践问题,需要学者们从中国实际出发,研究和分析城镇化中出现的各类现象,进一步总结、提升中国城镇化理论,提升我们在城镇化研究中的话语权;此外,城镇化研究是一个庞杂的系统问题,需要多学科跨专业的合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