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上海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主办“中国电影导演新生力量研究”学术研讨会

发布日期:2019-01-03

    12月23日,由上海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和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电影导演新生力量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召开。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的二十多位多位学者汇聚一堂,探讨中国新生代导演研究问题。开幕式由上海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周斌会长致辞。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发展十分迅速,电影产量大大增加,电影类型和种类越来越多,电影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但是针对电影新生代力量的理论研究领域还存在很多空白。理论与创作的不协调会在某种程度阻碍中国新生代电影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加强对中国电影导演新生力量的理论研究就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会议涉及的问题有:(1)“新生代电影人”的概念厘清和界定;(2)中国新生代电影的研究方法;(3)地区性新生代导演的探索与研究;(4)作为女性的中国新生代导演和中国新生代导演作品中的女性研究;(5)中国新生代电影的次群体划分与特征研究;(6)中国新生代艺术类电影个案的批评策略研究。

 

    会议发言两阶段分别由杨新宇副教授、聂欣如教授主持,点评人为刘海波教授和金丹元教授。

 

    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副编审、编剧陈吉认为:针对中国电影新生代力量的研究可以有以下七个研究方向,一是新生代电影创作者的命名问题;二是新生代电影创作者的共性和特征;三是新生代电影创作者的界定标准;四是新生代电影人对老电影人的传承与发展;五是新生代导演作品的比较与评价;六是中国新生代电影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七是新生代电影创作与批评、理论的关系。上海戏剧学院的沙扬老师则从毕赣、饶晓志等导演出发,探究中国电影的贵州新力量的特征。

 

 

    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李兰英认为:新世纪以来,国内女性导演创作的电影其“女性视角”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女性形象的“类型”塑造;二是对男性社会的反思;三是凝视客体的性别逆转。“女性视角”真实反映了女性自己的历史文化。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徐巍认为:CEPA后香港新导演的创作呈现出两类趋向,即北上合拍与留守本港,由此在电影类型选择上也呈现出鲜明的区别。他还总结了这些香港新导演的四大创作特点。

 

    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新宇副教授认为:中国新生代导演存在两个极端,一是由演员转型的导演的电影创作,而他们的创作的独立性有待考究;二是受到欧洲电影影响的以毕赣、杨超等为代表的新生代电影人的诗电影的创作。

 

    《大象席地而坐》是2018年引起广泛关注的一部艺术电影,本次研讨会也有多位学者对此进行了讨论。

 

 

来源 ▏社联学会处       文、图 ▏上海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       编辑 ▏许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