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科普活动 > 专题科普 > 望道讲读会 > 正文

【望道资讯】2019望道讲读会第11期“历史与当代:《共产党宣言》在中国”

发布日期:2019-07-04

        6月27日下午,上海市社联在五峰书院举办“历史与当代:《共产党宣言》在中国”望道讲读会。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郑召利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红娟副教授与现场听众共同品读陈望道先生的经典译著《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1891-1977),浙江义乌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著名教育家,精于语言学、修辞学。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破封建传统,立科学教育,曾任《新青年》编辑,他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影响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开国领袖。陈望道先生毕生从事进步语文运动和语文科学的教学研究,建立了我国修辞学的科学体系,对哲学、伦理学、文艺理论、美学等都造诣较深。主编《辞海》,著有《修辞学发凡》、《文学简论》等。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红娟副教授演讲

 

        陈红娟副教授以“《共产党宣言》汉译本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为主题,介绍了《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呈现的若干文本形态。1899年到1919年之间中国有17篇文章涉及到《共产党宣言》的翻译,1920年到2009年间总共出现了12个全译本。最初,《共产党宣言》被编译在西方译著中。最早提到该著作的是《万国公报》。而后,由赵必振翻译、日本人福井准造写的《近世社会主义》在上海出版的《新世界学报》上刊登,以较多的篇幅介绍了欧洲各种社会主义流派,并在书中四次提到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此外,当时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也对《共产党宣言》有所介绍。例如,叶夏生以梦蝶生为笔名,在《民报》第7号上发表《共产党与革命党之说明》,文中援引《共产党宣言》中的十条纲领,以说明革命党所言之社会主义并非乌托邦。朱执信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一文中介绍了马克思,以及《共产党宣言》的十大纲领。但这一阶段关于《共产党宣言》编译只是“只言片语”式的。

 

        陈红娟副教授指出中国人真正开始接触《共产党宣言》,并由“只言片语”转向“篇章译介”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由于当时“社会主义”思潮成为新时尚,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传播遂从自发转为自觉。例如,谭平山的《“德谟克拉西”之面面观》、张闻天的《社会问题》、李泽彰的《马克斯和昂格斯共产党宣言》等。《共产党宣言》的翻译由“篇章译介”发展到“全文翻译”后,六个译本比较有名:陈望道译本、华岗译本、成徐译本、陈瘦石译本、博古译本。陈望道是完整翻译《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人,当时借北伐之风,发行量颇多,影响也颇大。从进入中国语境初期的转译到1920年没有序言、没有注释的全译本,再到2009年7个序言附上48个附注、45个注释的全译本,《共产党宣言》的文本形态越来越丰富,同时不同译本的《共产党宣言》也见证了中国人对《共产党宣言》解读的不断深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与时俱进。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郑召利教授演讲

 

        郑召利教授以“《共产党宣言》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为主题,分析了《共产党宣言》产生的条件、基本思想与文本结构,及重要观点和思想。他认为,《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从《宣言》产生的背景看,它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19世纪中叶,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具有无限的物质进步前景。然而,大量的雇佣劳动者形成产业大军,许多在极端恶劣条件下劳作的“无产者”,陷入了新型贫困。工业手段的拥有者越来越富有,越来越有权势,而广大劳动者越来越贫穷。于是,工人开始意识到,新的经济制度,即资本主义,是造成少数人拥有巨大财富和多数人遭受痛苦和压迫的原因。“无产者”必须自己组织起来同统治者进行斗争,工人运动此起彼伏。但实践表明,必须有一种科学的革命理论来引导工人运动走上正确道路。马克思和恩格斯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需要,总结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历史经验,发表了《共产党宣言》这一划时代的著作,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宣言文本由七篇序言、引言和四章正文组成。郑教授强调,七篇序言是正确解读《共产党宣言》历史背景、发展变化的重要线索,不认真研读序言就有可能对其中的思想产生误读和曲解。《共产党宣言》的关键词是“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并精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一定条件下的生产力运动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二,资产阶级时代阶级斗争的特殊性在于无产阶级要使自己从资本的奴役下解放出来,就必须联合起来,夺取政权,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第三,无产阶级只有用暴力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即自由人的联合体。

 

        最后,郑教授指出,在今天《共产党宣言》对我们而言的一个重大意义是告诉我们应该“不忘初心”。所谓“初心”一言以蔽之就是为了人的自由和解放,或者是为了无产阶级挣脱束缚创设一定的条件。正如马克思的墓志铭《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十一条提纲所言:“以往的哲学家都在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改变世界就是为了人的自由,为了人的解放,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初心,这也是共产党人的初心。


问答环节

 

        Q1:日本比我们更早接触《共产党宣言》,为什么日本没有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是走上了资本主义?

 

        陈红娟副教授:这跟未来共产主义或者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是有关系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设想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如何来实现时,在文本里写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要实现,需要在几个发达国家同时历经革命之后才可能实现。我认为,在资本主义的海洋里,个别的社会主义思想是难以实现的,中国也是在列强的瓜分侵略之后,有了一个契机才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能不能实现或者能不能建立,像日本,可能这些因素还不够成熟,或者没有这样的一个机遇。


        Q2:马克思、恩格斯两个人都是德国人,他们撰写《共产党宣言》,所说的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一种取代,其实是根植于欧洲当时整个环境所引发的,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会在中国生根发芽,而且如此繁荣地发展?

 

        郑召利教授:按照马克思的设想社会主义应该是在欧洲兴起。但在当时资产阶级已经形成了同盟,无产阶级必须要联合起来,任何一个国家的单独行动都可能被资本主义社会扼杀于摇篮之中,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共同胜利论”。但是在俄国,有其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列宁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认为社会主义有可能在一个处在帝国主义统治薄弱环节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通过在中心城市暴动,俄国也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但俄国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与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制度有很大不同,而且这种社会主义制度可能带有一种经济不发达的先天不足。在分析中国社会发展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到中国道路有中国的特点,它改变了列宁式革命,自己走出了一条叫“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Q3:请两位老师给我们的年轻人说一点寄语,现在一代年轻人他们应该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应该如何理解社会未来发展的趋势。

 

        郑召利教授:读《共产党宣言》要把握最基本的精神,亦要结合现实。作为年轻人要关心我们的社会,关心人类的未来,同时还要做一些脚踏实地的工作。

 

        陈红娟副教授:我们现在的思想特别多元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问题。我觉得这些可以通过多读书,尤其是多读经典著作,得到一些疏解。有些人觉得《共产党宣言》又红又专,其实不是这样。我有一位社会学同学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博士,他的老师给他开的第一本书就是《共产党宣言》。这样一本经典著作不会局限于某一个领域,可能在社会、经济、政治领域都有影响。年轻人可以通过多读书来积淀自己,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提高自己的修养。


        望道讲读会由上海市社联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共同主办,秉承“十年读书,以启学林。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宗旨,强调讲读结合,互动交流,中西会通,古今对话;强调专业讲读、阅读推荐、社会开放、媒体传播的互动,致力于打造一个“博约兼顾、广深结合”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塑造一个引领大众阅读的文化符号。本期讲读会由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五峰书院承办,上海东方青年学社协办。

 

 

文、图、来源 ▏社联科普处       编辑 ▏何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