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评奖 > 评奖公开信息 > 正文

上海市第五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04-10-29

        9月13日,上海市第五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颁奖大会在兰心大戏院举行。有297项优秀研究成果分获一、二、三等奖。张仲礼、蒋学模、刘放桐三名知名学者荣获首次设立的学术贡献奖。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出席会议并讲话。她指出,上海广大理论工作者近些年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为推进改革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并对新时期新阶段哲学社会科学肩负新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殷切希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仲伟对评奖工作进行了总结。市政协副主席、上海社科院院长王荣华和有关方面负责人,本市各社科研究单位获奖代表、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共500余人出席会议。
       一、本届评奖工作的主要特点和探索创新
        这次评奖自今年3月份开始启动,经历了申报、初审、复审、审读、终审和入选成果公示等六个阶段,于9月中旬结束。根据评审程序,经过层层筛选、严格把关,共有297项成果获奖,即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42项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8项;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55项获奖,其中学术贡献奖3项,一等奖13项,二等奖48项,三等奖159项,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32项。
        这次评奖工作是在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共中央3号文件这个大的背景下全面展开的,在评奖环节、评审程序、奖项设置和评奖方法等方面都做了积极改进。
        一是增设学术贡献奖。为了促进和鼓励具有原创性和探索性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把被实践证明对学科建设、学术发展具有重大价值,并对经济社会发展已产生重大影响的学术观点纳入评奖范围,增设了学术贡献奖。这一奖项的设置,属国内社科评奖首创,拓展了评奖范围,对于进一步探索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奖励,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是实行全面异地评审方式。为了更好地体现评奖程序的公开、公正、民主、科学的原则,探索社会科学评奖的社会化、中介化评审机制,今年评奖进一步探索全面异地复审方式,委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邀请北京有关专家参与本次评奖的复审工作,实现了成果作者及所在单位全回避,加强了评审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这种异地复审的评审方式,在国内社科评奖工作中也属首创。
        三是实行评奖数据化管理。今年评奖活动专门设计使用了评奖软件,真正实现了社科评奖网上公布信息、网上在线申报、网上监控管理等目标。从运行效果看,在保持数据完整、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评奖过程的监控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效果。
        二、获奖成果的特点分析
        从获奖成果角度看,本届社科评奖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大部分获奖成果具有较高学术水平或应用价值,归纳起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有所加强。本届评奖共收到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164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成果26项,申报数量比上一届有较大增加。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获奖的42项成果中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的成果共14项,占据了重要地位。
        其次,出现一批学科建设和文化积累方面的力作。评奖活动虽然两年一次,但是获奖成果中仍然不乏厚积薄发的佳作,许多作品都是作者十几年几十年潜心研究的成果。本届增设的学术贡献奖突破了两年一度的时间限制,进一步发掘出了这方面的优秀成果。如《现代西方哲学》(系列)从1981年的初版到2000年的新编,历经三版,每版在我国现代西方哲学学科建设的过程中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标志性意义。
        第三,出现一批对党政决策有重大意义的研究成果。本届评奖各个学科的获奖成果中都有一定量的对策和政策研究,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直接或间接的理论支持。如获得邓小平理论著作类一等奖的《法制建设与社会治理丛书》,对上海城市法治化建设和相关理论研究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对政治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四,学术领域进一步拓展,研究方法不断创新。本届社科评奖,不少获奖成果打破了学科界限,体现了多学科协作研究的综合性特点,充分体现了哲学社会科学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基本规律。例如获得本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贡献奖的《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以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相结合的方式,第一次对19世纪中国绅士作了全面、深入、透彻的研究。
        第五,获奖作者中涌现出一批富有实力的青年学者。本届获奖成果的作者中,一批远见卓识、造诣精深、勇于创新的青年学者已经崭露头角。在297项获奖成果中,40岁以下的青年学者有71人,占24 %。其中,75项一、二等奖获奖成果中,40岁以下的青年学者共10人,占13 %。这些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贴近实际、视角新颖、视野开阔、方法多样,体现了年轻一代求真务实的理论研究作风。
        三、评奖工作及获奖成果的新闻宣传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精神,本届评奖工作加大了对评奖工作和获奖成果的宣传力度,我们策划了以下宣传项目和宣传内容。一是社科评奖基本情况访谈。以答记者问的方式,介绍两年一度的社科评奖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本届社科评奖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和探索创新之处等。二是学术贡献奖的宣传。介绍首届获奖的张仲礼、蒋学模、刘放桐三位著名学术前辈在相应学科领域所做的学术贡献、原创性观点的形成过程等。三是青年学者获奖成果的宣传。选取7~10位在本届社科评奖中获得一、二等奖的40岁以下青年学者,介绍他们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研究心得等。要通过广泛的宣传,不断 扩大社科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进一步推进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