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社联工作 > 正文

社联60周年系列|“学会”之歌 ⑧:上海,首先感到了老龄化浪潮的来临

发布日期:2018-05-09

                                      

 

    正如恩格斯所言,社会对技术的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比十所大学更能推动老龄事业及产业的发展。1985年12月28日,由上海社科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与华东医院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市民政局等涉老部门的领导同志共同参与筹组的上海市老年学学会正式成立,学会的业务主管单位为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挂靠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1980年代初,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大家的主要担心是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我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虽然经历了1970年代的快速下降,1980年后又受到独生子女政策的约束,但在整个1980年代仍然保持在每位妇女平均生育约两个半孩子的较高水平。但是人口变动在我国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上海人口生育率下降明显早于和快于全国。1979年上海率先进入了老年社会。上海首先感到了老龄化浪潮的来临。1990年代初我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开始降到更替水平(2.1)以下。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个进程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下去。2017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已达17.3%;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达11.4%。上海户籍人口老龄化水平显著领先于全国,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总量的33.2%,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21.8%。

 

上海市老年学学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会成立至今已历经六届理事会,会员从成立时的6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5000多人,学会的机构也从成立时的一个办事机构(秘书组)和三个学术研究组,发展到现在的一个办事机构(秘书处)和老年社会学专业委员会、老年心理学专业委员会、老年教育专业委员会等14个专业委员会。这些专业委员会,在各自的专业领域积极推动老年学相关研究与交流,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我出国进修归来后不久,即在张开敏教授之后担任上海社科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的所长,在本世纪初,又在张开敏会长之后担任上海市老年学学会的会长。在老年学研究领域,张老师始终是我的前辈和领路人。转眼间我自己也已进入老年。值得我们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加入了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研究的行列。

 

 

    上海市老年学学会从2007年开始,通过举办青年学者的各类学术活动,大力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此后学会成立了青年学者联谊会和青年学者工作部,组织青年学者开展青年学者优秀成果评选,举办青年学者头脑风暴(观点沙龙),设立了青年学者“志昂奖学金”和“青松青年创意奖励金”。各专业委在重大的学术活动中也常常专设青年论坛,在大型学术研讨会(论坛)上申办青年学者论坛。在2012年以来的各届世界华人地区长期照护会议上,学会都组织了青年学者论坛。青年学者论坛和青年学者头脑风暴为促进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两个领域的学术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我会编辑出版的《2011年老年学和老年医学论坛文集——全国青年学者专集》获第二届中国老年学奖优秀学术成果奖;“青年学者论坛”获市社联“上海市社会科学学会品牌活动奖”。

 

学会获市社联“上海市社会科学学会品牌活动奖”

 

    本世纪中叶以后,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可达30%-40%(目前日本约为26%),成为所谓“超级老龄社会”。展望未来,我国和上海市的老年学研究任重道远。衷心祝愿上海市老年学学会在社联的领导下,越办越好,为促进老年学与老年医学的研究交流与创新理论及实践,做出应有的贡献。(左学金)

 

拓展阅读:

社联60周年系列|“学会”之歌 ①:听于漪老师讲述“不速之客”的故事

社联60周年系列|“学会”之歌 ②:从“萍水相逢”到“不解之缘”

社联60周年系列|“学会”之歌 ③:1980年,深圳、珠海特区考察记

社联60周年系列|“学会”之歌 ④:让美学走向生活

社联60周年系列|“学会”之歌 ⑤:人才荟萃的世界史学会

社联60周年系列|“学会”之歌 ⑥:汪道涵担任名誉会长的台湾研究会

社联60周年系列|“学会”之歌 ⑦:学术活动是学会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