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东方讲坛 > 讲坛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新时代治国理政小常识与大道理】(45)丨只有创新才能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发布日期:2022-09-26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领导治国理政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他在不同场合的报告、演讲、文章、讲话、书信等中,形象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社会生活的常理、哲理,及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政治学、伦理学等的学理、真理,揭示了国家治理的道理、原理,在社会生活“小常识”与国家治理“大道理”之间建立起了联系。对这些小常识与大道理进行总结归纳、传播普及,是新时代学习新思想新理论、理解新实践新作为的题中之义。继全国两会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关键词、“四史”关键词、“百年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关键词等专栏后,2022年,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与澎湃新闻共同开启“新时代治国理政小常识与大道理”关键词,和大家一起学习新思想新理论、理解新实践新作为。

 

        今天的关键词是:阿喀琉斯之踵

 

 

 

        用“阿喀琉斯之踵”比喻我国经济软肋


        “阿喀琉斯之踵”出自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讲的是一个英雄人物阿喀琉斯的故事。据说,阿喀琉斯在出生时,他的母亲为了让他炼成“金钟罩”,把他倒提着浸到冥河的神水里。但是,因为水流太急,母亲捏着他的脚后跟不敢松手,结果脚后跟成为他唯一没浸到水里的部位,也成了他致命的弱点。长大后,阿喀琉斯虽然英勇无比,最终在一场战斗中被敌人一箭射在脚后跟而死亡。


        “阿喀琉斯之踵”这个故事,内涵深刻,后人多用来比喻强大事物的软肋。无论是对一个人、一个组织还是一个国家来说,其软肋之处就是日常的不足、缺点、问题所在,也是竞争中的短板、弱项、劣势所在,并可能是决定前途命运的根本所在。从实践看,软肋之点自然也是抓好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焦点,也只有真正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取得优势。这类似于管理学上的短板效应,也是社会生活的常理、国家治理的常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这个故事,用于说明中国经济的软肋。他明确指出: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


        创新能力不足是中国经济短板


        从历史比较看,近代之前中国曾是世界上很具有创新能力的国家。对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贡献进行全面描述的,莫过于英国学者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李约瑟认为,中国在公元3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美国人罗伯特·K·G·坦普尔则基于该书概括介绍了中国古代领先乃至遥遥领先于世界的100项发明发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简明扼要的文字出版了《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中国科学技术史精华》一书。坦普尔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但是,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首先是在欧洲兴起。这就有了“李约瑟难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实际情况是,英国引领第一次科技革命,成为世界强国;美国等国家引领第二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欧美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成为发达国家。遗憾的是,中国与这些科技和产业革命“无缘”,都错失了机遇,一步一步落后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逐步融入世界大循环体系,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经济总量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二,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也取得很大进步。这是应当肯定的。但是,过去很长时期内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优势驱动,也就是源源不断的新生劳动力和农业富余劳动力的低成本,与新引进的技术和管理结合,就转化为生产力优势。这种增长引发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日益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依靠要素驱动的老路难以为继,必须转向创新驱动,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归结而言,我国经济总量大,但大而不强、虚胖臃肿相当突出,主要问题在于创新能力不强,很多核心技术、关键“点子”都要靠引进,经济命脉在一定程度上被控制在人家手里,容易被“卡脖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能力不强是我国这个经济大块头的“阿喀琉斯之踵”,是需要补上的短板和弱项。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新时代治国理政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高度重视。他强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在他的讲话、报告、指示中,创新这个词汇出现频率极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理念,其中创新居于首位,并认为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求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十九届五中全会更是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也越来越取决于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没有创新作为驱动发展新的引擎,中国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会落空。当然,创新是各方面的,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等,但科技创新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要。


        为此,要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这不是闭门造车、另起炉灶,而要与开放合作相结合;也不是揠苗助长,不顾客观规律蛮干硬上,而是与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相结合。同时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原始创新的尖端科技;面向经济主战场,聚焦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宏观层级的战略布局;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生存发展的基本权利。这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制度问题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全局性,长期性,好的制度机制能够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氛围,激发社会创新活力,真正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就此,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部署: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等。这样形成合力,是在回答“李约瑟难题”,也是破解“阿喀琉斯之踵”的关键之道。


        (作者:上官酒瑞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2年09月26日)

相关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061274

来源 ▏社联科普处、澎湃新闻       编辑 ▏何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