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东方讲坛 > 讲坛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新时代治国理政小常识与大道理】(7)丨如何防范“黑天鹅”与“灰犀牛”风险赢得战略主动?

发布日期:2022-04-25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领导治国理政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他在不同场合的报告、演讲、文章、讲话、书信等中,形象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社会生活的常理、哲理,及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政治学、伦理学等的学理、真理,揭示了国家治理的道理、原理,在社会生活“小常识”与国家治理“大道理”之间建立起了联系。对这些小常识与大道理进行总结归纳、传播普及,是新时代学习新思想新理论、理解新实践新作为的题中之义。继全国两会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关键词、“四史”关键词、“百年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关键词等专栏后,2022年,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与澎湃新闻共同开启“新时代治国理政小常识与大道理”关键词,和大家一起学习新思想新理论、理解新实践新作为。

 

        今天的关键词是:黑天鹅与灰犀牛。

 

 

 

        2019年1月2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新发展阶段中国要赢得战略主动,既要有防范风险的意识与机制,也要有化解风险挑战的能力与高招。

 

        为何要警惕“黑天鹅”与防范“灰犀牛”风险?

 

        “黑天鹅”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著名投资人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2001年创造性提出来的,“黑天鹅”比喻小概率与高风险的事件,一旦发生影响足以颠覆以往任何经验,其特征是概率很低,破坏力巨大,不可预测,不可防御。“灰犀牛”这一术语是美国经济学家米歇尔·渥克在2013年达沃斯全球论坛上提出来的,“灰犀牛”比喻大概率与高风险的事件,该类事件一般是指问题很大、早有预兆,但没得到足够重视,导致严重后果。灰犀牛不是随机的突发事件,而是一系列预警和明显征兆之后爆发出来的问题。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当前中国虽然仍处于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同时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也是全域性与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大变局所带来的外部风险,也有改革发展方面所面临的内部风险;有小概率而影响巨大的“黑天鹅”,也有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灰犀牛”。虽然很难预测未来会发生哪些“黑天鹅”事件,但世界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不断增加,疫情形势下世界经济增速下滑,大国间竞争与博弈更加激烈,特别是逆全球化、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等事件都属于大概率的“灰犀牛”事件。同时,大变局下还有难以发现和预测的“黑天鹅”风险的潜在危险。

 

        应该说,“灰犀牛”和“黑天鹅”两种风险是一种事发之后的概括。事件发生之前,很难界定到底是“黑天鹅”还是“灰犀牛”,很可能每只“黑天鹅”身后都蹲着一头“灰犀牛”。习近平总书记将这两种风险放在一起,凸显了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性与可转化性。“黑天鹅”之所以是“黑天鹅”,主要在于其难预测性或不可预见性,努力防范“灰犀牛”风险,着力发现被忽视的关键因素,能减少“黑天鹅”的暴发几率。面对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世界,我们共同为世界和平、人类文明、全球共同繁荣努力!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因此,中国在大变局中防微杜渐、化解风险、转危为机,这是一场将持续很久的综合大考。

 

        中国如何防范“黑天鹅”与“灰犀牛”风险?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无论是面对“黑天鹅”还是“灰犀牛”风险,中国既要未雨绸缪,也要化危为机。回顾中国40多年来改革开放伟大历程,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既抓住机遇、敢闯敢试,又能审时度势、化解风险。因而,面对这两类风险要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与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完善国家安全防线和风险防控处置机制,充分挖掘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化解重大风险的优势与能力,继续在应对挑战中释放利好,在革故鼎新中彰显活力。

 

        第一,强化风险预期的底线意识,做到主动识险。“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当前中国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内外联动、交织叠加的可能性就越大。因而,要强化风险意识,做到主动识险,尤其是要有全域风险意识、系统风险意识,实践中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既聚焦重点又统揽全局,防范各类风险连锁联动,善于抓住机遇、用好机遇,为中国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二,提升风险应对的管理能力,做到科学防险。危机是一系列风险累积的结果,“化危为机”需要一系列的实践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求:“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堵好风险“漏洞”、补好“弱项”的关键是要提升风险应对的管理能力,首先要做好风险预期管理,它决定影响风险的理念、模式、路径与效果。其次要做好风险应对管理,尤其是增强对风险追溯能力与防控能力,这对于提高防控“灰犀牛”风险十分重要。虽然这些预警管理不足以应对小概率的高风险事件,但频繁的风险防控预演可大大降低风险引爆的可能性。

 

        第三,健全风险防控的联动机制,做到有效防险。无论是“堵漏洞”还是“强弱项”,其中“下好先手棋”的核心因素是风险源的管理与防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出手及时有力,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风险防控的联动机制是一系列机制的集合,主要包括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等,加强对不同风险领域的联控联治、不同主体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一体化、系统化与有效化的风险防控。

 

        (作者:丁长艳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2年04月25日)

相关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791646 

来源 ▏社联科普处、澎湃新闻       编辑 ▏何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