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东方讲坛 > 讲坛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新时代治国理政小常识与大道理】(5)丨为什么治国理政要特别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发布日期:2022-04-18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领导治国理政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他在不同场合的报告、演讲、文章、讲话、书信等中,形象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社会生活的常理、哲理,及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政治学、伦理学等的学理、真理,揭示了国家治理的道理、原理,在社会生活“小常识”与国家治理“大道理”之间建立起了联系。对这些小常识与大道理进行总结归纳、传播普及,是新时代学习新思想新理论、理解新实践新作为的题中之义。继全国两会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关键词、“四史”关键词、“百年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关键词等专栏后,2022年,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与澎湃新闻共同开启“新时代治国理政小常识与大道理”关键词,和大家一起学习新思想新理论、理解新实践新作为。

 

        今天的关键词是:国之本在家。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领导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非常重视家庭家教家风。他在不同场合有不少论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专门收入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讲话,《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的出版,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这背后的道理在于,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教是第一课堂,家风关系党风政风。正可谓是: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

 

        从社会演进来看,家庭是一个社会的基本单元和细胞。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农耕文明社会,家庭之于每个人、整个社会与国家的意义更是重大。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重视家庭、重视亲情的深厚传统。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生动描述了中国人浓厚的家庭情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国人对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观念的认同是根深蒂固的。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推动下,社会生活格局等发生了根本变革,随之而来的是家庭结构与功能的深刻变化。即便如此,家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是个人居住生活、身心安顿、情感抚慰,甚至是精神信仰的归宿,而且是社会繁衍后代、永续发展、缓释压力、建构秩序等的空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

 

        唯有家庭和睦,才有社会安定;唯有家庭幸福,才有社会祥和;唯有家庭文明,才有社会文明。这是因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必须落实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美满上来,体现到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来。同样的道理,也只有民族好、国家好,千家万户才能好,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前途命运又都与时代、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正因此,治国理政要高度重视家庭建设,让家庭真正成为民族进步、国家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单元。

 

        家教是第一课堂

 

        家庭有一个重要的社会性功能,就是教育。“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每个人生命的起点、生活的起点,也是成长的起点、梦想的起点。家庭作为课堂,家长作为老师,其教育意义无论如何估量都不过分。

 

        中国古人对家庭教育极为重视。养不教,父之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所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对个人认知、情感、信念、行为的社会性塑造,家庭教育都是重要途径。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长特别是父母,往往对子女的影响很大,甚至是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家庭教育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但首要是品德教育,是如何为人处世、接人待物的为人教育。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家庭一头连着个人,一头连着社会和国家。每个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太多的事实表明,但凡是那些能够健康成长,长大后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人,都有比较健全而良好的家庭教育,相反家庭教育的失败,对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非常大。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家长都应当当好第一任老师,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

 

        家风关系到社风民风和党风政风

 

        家庭教育的好传统、好作风,积累起来就形成独有的家风。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是民风民俗、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就是在倡导一种家风。也只有每个家庭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才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家风还关系到党风政风,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礼记·大学》有言:“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党的老一辈革命家都非常重视家教家风。比如,毛泽东在对待亲情上曾立下三条原则:念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习近平总书记号召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都是家风建设的表率。诸如此类的好家风是正向推动党风政风建设的重要力量。很难想象,一个生活作风不正派、不检点,生活情操不健康、不高尚,子女配偶、亲戚朋友管不好的干部,修身齐家差的领导,能够秉公执法、廉洁为民,能够有宗旨意识、群众情怀,能够治好国、理好政。

 

        有一种观点认为,领导干部的家风是人家的个人私事、家庭小事。这在实践中被证明是不对的。梳理很多腐败案件会发现,它往往是以腐败官员为核心,夫妻联手,父子上阵,兄弟串通,七大姑八大姨共同发财的家族式腐败,这不仅带坏了官场风气,败坏了社会风气,破坏了党和政府形象,最终也毁了整个家庭、家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不少领导干部不仅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也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有的将自己从政多年积累的‘人脉’和‘面子’,用在为子女非法牟利上,其危害不可低估。”通常来说,领导干部的家风好、家风正,不仅是他自己老实做人、干净做事、清正做官的好氛围、好环境,而且对社会、他人也是一种道德力量,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这样的常理通过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转化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道理。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向纵深,要求以优良党风带动民风社风,发挥优秀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的作用,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弘扬真善美、抑制假恶丑,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要求领导干部要明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要严私德、守公德、明大德,要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真正将家风建设好、传承好。显然,从思想建设看,“从严治家”与从严治党是相通的。

 

        同时,新时代还将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上升为党内法规,成为制度治党的重要内容。比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将廉洁齐家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党员领导干部不重视家风建设,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失管失教,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这为领导干部廉以修身、廉以持家,为良好家风建设提供保障。

 

        (作者:上官酒瑞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2年04月18日)

相关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670042

来源 ▏社联科普处、澎湃新闻       编辑 ▏何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