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东方讲坛 > 讲坛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四史”关键词】(09) “支部建在连上”优良传统是怎么来的

发布日期:2020-07-14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继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首度开设“政治关键词”专栏、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二度推出“政治关键词”专栏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与澎湃新闻继续开启“四史”关键词。

 

        今天刊发“四史”关键词第九篇,关键词是三湾改编。

 

 

 

        2018年10月28日,《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开始施行。《条例》开篇强调:“要弘扬‘支部建在连上’光荣传统,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作为共产党建党、建军的一项基本原则、制度安排,“支部建在连上”让党在军队建起了完整的党组织体系,形成了基层党的战斗堡垒,打牢了党领导军队的组织基础。这已经在党史发展中成为一个传统。

 

        那么,“支部建在连上”这一传统是怎么来的?又是如何发展的?这要从共产党建军史上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三湾改编说起。

 

为何要进行三湾改编?

 

        大革命失败以后,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这背后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共产党是“赤手空拳”,没有军队。为此,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随后,共产党也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武装起义,但都失败了。其中,南昌起义就是共产党自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发动了秋收起义。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攻打长沙的计划受挫。在秋收起义的队伍向井冈山进军途中,由于敌军前堵后追,部队一路艰苦作战,部分指挥员牺牲,伤员增加;连续行军,长途跋涉,有些人感觉前途无望,中途逃跑;加之疟疾流行,病员增多,伤病员因缺医短药而牺牲。原有5000多人的起义部队,只剩下不足1000人和48匹战马。一种失败的情绪笼罩着整个部队。

 

        赖毅将军在回忆到当时的情况时说:“部队中弥漫着一股消沉的情绪,许多知识分子和军官出身的人,看到失败似乎已成定局,纷纷不告而别。有些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共产党员,也在这时背弃了革命,走向叛变或者消极的道路。一营一连的一个排就在排长的唆使下,利用放哨的机会全部逃跑了,并且带走了所有的武器。那时,逃亡变成了公开的事,投机分子互相询问:‘你走不走?’‘你准备上哪儿去?’这真是—次严重的考验。”种种迹象表明,即使没有敌人来袭,这支队伍也随时会一哄而散,绝无担起中国工农革命重任的可能。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毛泽东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一路上不停找人聊天,交换意见。他发现善于做思想工作的第一团党代表何挺颖所带连队竟无一人逃跑。整个连队军纪严明、士气高昂。何挺颖曾在北伐军中担任过团指导员,政治思想工作能力很强,他所在的连队政治气氛浓厚。毛泽东多次找何挺颖谈话,听取他对如何带好部队的看法。何挺颖认为,军队连续吃了些败仗,军事力量骤降并不致命,致命的是这支部队失去灵魂。当时军队中党组织很少,共产党员人数也很少,这样就难以抓住士兵,就难以抓住部队。最重要的是党对队伍的领导权问题。何挺颖的想法与毛泽东不谋而合,也就是要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把党组织建到连上去。

 

        之后,毛泽东又与宛希先、张子清、陈浩等交流了意见。当他了解到,北伐军只在团一级建立了党组织,营、连一级并没有建立党组织,更加坚定了把党组织建在连上的决心。这就是毛泽东想要的答案,也是三湾改编的要解决的问题。

 

把党支部建到连上

 

        1927年9月29日下午,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当晚,在三湾村泰和祥杂货铺,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会上,深入分析了南昌、秋收起义相继失败的原因。毛泽东认为,缺乏革命中心力量、缺乏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导致革命失败的血的教训,并决定对部队实行整顿和改编。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决定主要推行三项举措:

 

        一是组织缩编。把原来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一个团。在改编时,尊重士兵们的选择,根据自愿原则,愿意留下干革命的就留下来,不愿意留下来的发三到五元的路费,将来愿意回来还欢迎。改编后的部队只有700余人。虽然人数减少了,但是部队更精悍了,战斗力更强了。

 

        二是全军由党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最重要的措施是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时,部队中党的组织是支部建在团上。起义军英勇作战,艰苦卓绝。但党的组织系统没有扎根基层,难以切实掌握士兵、掌握部队。为改变这种状况,决定在班、排建立党小组,连队建立党支部,营、团建立党的委员会;连以上各级设党代表,由同级党组织的书记担任;全军由党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部队的一切重大问题,都必须经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

 

        三是在部队中实行民主制度,官兵平等。规定长官不准打骂士兵,士兵有开会说话自由,连以上建立士兵委员会。士兵委员会有很大的权力,参加对部队的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长官要受它的监督。通过在军队中实行民主制度,士兵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增强了凝聚力,革命热情被大大激发,责任感明显加强。在部队中出现了官兵一致、上下平等的新型官兵关系。

 

        显然,三湾改编的核心是将支部建立在连上。这样,就确立了党组织和军队的关系,将一支成分复杂的旧军队改造成了有革命理想的人民子弟兵。支部建在连队上,基层就有了核心。各连通过组建党支部,积极培养发展新党员,使党在部队里迅速扎根。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总结:“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它初步解决了“党指挥枪”在军队基层落地生根、达于士兵的组织机制问题,为党从思想政治上建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后来,罗荣桓元帅在《秋收起义与我军初创时期》一文中总结说:“三湾改编,实际上是我军的新生,正是从这时开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这一传统在历史传承中,逐步沉淀为共产党加强军队建设、党组织建设的好传统、好制度,一直延续到今天。

 

        (作者:刘泾 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0年7月14日)

相关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262289

 

来源 ▏社联科普处、澎湃新闻       编辑 ▏何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