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东方讲坛 > 讲坛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曹旭:唐诗“街道”上,四时皆有好风景

发布日期:2017-02-21

    ■曹旭

       诗歌是一个民族的儿歌。无论哪个民族的文学,诗歌总是最早产生的体裁。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闻一多说世界上有四个诗歌的国度:中国、印度、以色列和希腊,差不多都是在公元前1000年开始唱起歌来的。中国的《诗经》,也大致在这个时候开始产生。但谈及中国诗歌史上的辉煌和经典,唐诗显然是一个重要的组成。在唐诗的“街道”上,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大风景,各有各的魅力。

       大数据榜单:“十大佳作”与“十大诗人”

       唐诗最辉煌的标志是什么?第一,从作家作品看,唐代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第二,从代表诗人和风格流派来看,唐代产生了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派,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这些诗歌都达到了中国诗歌史上的顶峰。第三,在世界诗歌史上,唐诗也有其重要的地位。1961年,杜甫被评为世界文化名人;法国前总统要写李白的剧本;白居易的诗歌在东亚各国至今还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
       我曾经数次到日本的京都大学,那里有很多专家在研究唐诗、宋词。有些学者说,他们全家过除夕的时候,专门跑去苏州,深夜在寒山寺外的河上租一条船,为的是感受“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境界。我把日本的小学课本、初中课本、高中课本里面所选的唐诗统计了一下,发现数量不比我们中国课本里的少多少。可见,唐诗是全世界的。
       唐朝最著名的诗人是谁?我在武汉大学有一位朋友王兆鹏教授,他做了一个有关唐诗的大数据研究,数据来源广泛,方法较为科学,样本较为严谨。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唐代“十大诗人”是杜甫、王维、李白、李商隐、杜牧、孟浩然、王昌龄、刘禹锡、白居易、岑参。
       在这个大数据分析中,《全唐诗》5万多首当中得分位居前十的又有哪些诗呢?它们分别是崔颢 《黄鹤楼》、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之涣《凉州词》、王之涣《登鹳雀楼》、杜甫《登岳阳楼》、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蜀道难》。

       与宋诗比较:这边情景交融那厢情理结合

       说到唐诗风格特点,一定要与宋诗进行比较,才能看得更清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银河落于九天,想想那是怎样的瑰丽景色?李白真是特别善于写阳光、写色彩、写气势!
       但苏东坡不会这么写,他写了一首《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详细研究这段诗歌的公案可以发现,苏东坡每到一个地方开始写诗的时候,心里总有一个李白。
       苏东坡每到一处题诗,如果感觉这个诗写得不如李白或者差很远,就会不写了。同样是游庐山,对于日照香炉生紫烟这种景色,李白看过了、描述过了,苏东坡就避而不写。因为李白写过了,别人再写恐怕也是写不过的。于是,苏东坡就去西林寺,听老僧说法,然后在西林寺的壁上题了这首诗。
       苏东坡的这首诗有向李白挑战的意味:庐山瀑布就像你说的日照香炉生紫烟吗,就是遥看瀑布挂前川吗,就像银河落九天吗,非也。苏东坡的视角是,横过来看像岭,侧过来看像峰,远看、近看、高看、低看各不同;包括李白在内,人们都不识庐山的真面目,因为我们都身在此山中。苏东坡觉得不管唐人还是今人都离庐山太近,身在其中反而不可能真正认识庐山。于是,他就写下了这首诗。
       坦率地讲,太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正面描写庐山的情和景,这种角度是被苏东坡故意放弃的。苏东坡着眼于庐山的文化,因为庐山是一座当之无愧的文化重镇。苏东坡要在庐山表达自己的机锋和猜疑,要在太白的笔墨之外,开出一个新境界。
       总结一下,什么是唐诗,什么是宋诗?李白之诗,天上之诗,阳光之诗,诗人之诗,是唐诗也;东坡之诗,是文化人之诗,哲人之诗,乃宋人之诗。大体上说,唐诗是主情的,宋诗是主理的;唐诗提倡情景交融、兴生象外;宋诗强调情理结合、机锋理趣;唐诗重视美学,宋诗注重哲学。当然,其中也定有交叉,不能一概分开。

       初唐与盛唐:“初体验”后迎来四大流派

       初唐时代的诗人有“四杰”以及贺知章、宋之问等,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宋之问。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令人读来深有感触。离家日久的游子返乡,快到家门口时的紧张、惊喜、不安,与此诗的表达非常一致。
       初唐诗是一朵早晨带着露水、含苞欲放的花,仿若“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给人的感觉:新鲜,或者叫“初体验”。六朝的诗、初唐的诗都是“初体验”,要的就是那种忐忑、惊喜、紧张得说不出话来的诗味。
       盛唐时间不到初唐的一半,虽然短,但开宗立派的诗人特别多。王维、孟浩然开创了山水田园诗派,高适、岑参、王之涣开辟了边塞诗派,李白开辟了浪漫主义诗派,杜甫开辟了现实主义诗派,都出现在盛唐时期。大牌巨星云集,的确盛极一时。
       山水田园诗派的孟浩然,一生布衣,屡试不第。即便请写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宰相张九龄帮忙说话,还是没考出来。可在考场之外,孟浩然却能写出“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一时技惊四座,让参加诗歌沙龙的众人叹服。王维看了后即对周围人讲,我们都别写了,根本写不过他。
       千年之后,清代有个叫俞樾的考生,在考试时写下了“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考官曾国藩一看,不得了,写得好,马上汇报给咸丰皇帝。其实,这一句化用了孟浩然的名篇《春晓》。
       孟浩然有名诗在身,但考试失败做不了官,想来也是一段奇事和趣话。李白是孟浩然的“超级崇拜者”,他写过一首诗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大致意思说的是,高山都不值得敬仰,我敬仰的就是孟浩然。当然,还有一首更有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再来看看另一位牛人王维。他的诗歌写得很巧妙,比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17岁时,王维还写下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的“牛”,还体现在他考中了解元,是个大学霸、大考霸。此外,王维又是音乐家,还是画家,是南派文化画的鼻祖。他把音乐、画都放到了自己的诗里,因而作诗一点都不吃力。“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的是多么自然洒脱!

       中唐到晚唐:冒着细雨向“美酒”前行

       到了中唐,唐诗又有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有名的诗人,如元稹、白居易、韩愈、孟郊、李贺等。“离离原上草”“千山鸟飞绝”“杨柳青青江水平”,都是很好的诗。
       这里要讲讲李贺这个超级天才。以前有“三李”的说法:李白、李贺、李商隐。但李贺的想象力、创造力,某种程度上其实超过了李白。唐代诗人写声音,大家会想起白居易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然而他还是在模拟大珠小珠落玉盘时滴滴答答的声音。李贺是怎么表达声音的,他写的是“昆山玉碎凤凰叫”“石破天惊逗秋雨”。用没有的声音来写有的声音,这才叫瑰丽的想象力。可惜,李贺只活到了27岁,真是遗憾。
       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有李商隐和杜牧。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读起来流畅,想来写得也不吃力。《唐诗三百首》中,七绝选的最多的就是杜牧的作品。
       把李白的诗和杜牧的诗放在一起比较,会很有意思。盛唐的七绝诗如一股气,“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哗的一下就过来了。要读给杜牧来听的话,“朝辞白帝彩云间”,他一定是佩服得不得了;但读到第三句、第四句,杜牧可能就会失望了,因为太快了、太滑了,因为它是一股气、一股盛唐气派的气。
       如果让李白看杜牧的《赤壁》,读到“折戟沉沙铁未销”,李白肯定哈哈大笑,你这是在写诗还是在考古?“自将磨洗认前朝”,这算什么诗?但到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李白想来会竖起大拇指的。
       写一首七绝,就像打排球,要讲起承转合。先起来,然后传一传,二传手再传到四号位,四号位一个重扣……一首七绝写得好不好,“牧童遥指杏花村”固然重要,但第三句的转也是非常重要。
       唐诗的“街道”很长,风景很多,诸如唐诗中的四季、色彩、音乐、月亮与夕阳,以及唐诗的意象、唐诗的流行色等,一时是看不完的。就像那个遥指杏花村的牧童,既然都向往美酒和美景,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携手、踏着泥泞、冒着纷纷细雨前行吧!
 

(作者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本文根据“东方讲坛·思想点亮未来”系列讲座的演讲速记稿整理)

2017年02月21日   12 :文史·广告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相关链接: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7-02/21/content_99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