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文化 > 正文

“江南文化讲堂”第二季首讲开讲,共话“锦绣江南与红色文化”

发布日期:2021-06-12

    6月11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上海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江南文化讲堂”第二季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任小文,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上海博物馆党委副书记朱诚主持启动仪式。

 

 

    任小文在致辞中指出,江南文化是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凝聚力和创新力基础。2020年“江南文化讲堂”举办了首季10期活动,得到媒体、学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在长三角产生积极反响,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今年主办方将继续以开放、包容、创新的精神,努力把“江南文化讲堂”办成江南文化传播普及的标志品牌和特色项目,为推动上海城市发展、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独特贡献。

 

    汤世芬在致辞中表示,“江南文化讲堂”将立足国家战略与上海城市发展需要,搭建好江南文化研究交流的平台,不断扩大讲堂专家团队的范围,聚合海内外特别是上海和长三角区域江南文化研究的社科专家和文博专家学者,继续深入挖掘江南文化的精神特质,积极传播江南文化创新发展理念。

 

    启动仪式后,“江南文化讲堂”第二季首讲活动在上海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锦绣江南与红色文化,邀请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熊月之,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原馆长、研究馆员倪兴祥,两位嘉宾分别围绕“江南地区红色文化特有光彩”和“石库门与建党伟业”展开阐述与讨论。“FM89.9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之声”主持人江冉主持首讲活动。

 

 

    熊月之阐述了江南地区红色文化的三个鲜明特性,即先锋性、全局性与互通性。他指出,江南地区是中国经济发达、文化昌盛、人文荟萃地区,也是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先行地区。近代以来,洋务思潮、维新思潮、革命思潮,都率先在这里滋生或传播,影响全国。红色文化便是在此基础上酝酿、发展起来的。新文化运动在这里发祥,马克思主义在这里传播。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创建,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民协会在浙江萧山衙前村。1922年创立的上海大学,是党领导的第一所培养青年干部的大学。1925年,党领导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影响全国。这些都是先锋性的表现。新文化运动发生、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中央机关长期设在上海,新四军活动,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南京与上海解放,都具有全局性。上海移民80%来自江南,陈独秀等上海先进知识分子主要来自江南地区,他们又对苏浙皖产生广泛影响。上海人民与新四军相互支持,是另一种互通性。新四军在上海周边创立了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在物资和兵源上依靠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新四军的革命斗争,对上海人民也是有力的支持。这些都是互通性的表现。江南地区红色文化三个特性,是江南地区一体化的表现,这三个特性又促进了江南地区的一体化。上海在其中,起了熔炉与高地的作用。

 

 

    倪兴祥阐述了上海石库门建筑的特色及其与中共创建的关系。他指出,上海现有各类红色资源612处,一半以上是石库门建筑。石库门孕育了中国共产党,见证了建党伟业。位于南昌路100弄(原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是陈独秀在上海的寓所和《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也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成立地和中共中央最早的办公地。黄陂南路374弄(原贝勒路树德里)是中共一大会址后门所在的弄堂。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老成都北路7弄30号(原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是党建立的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和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平民女校的所在地。1922年7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通过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章的诞生,是党的历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党的创建工作的基本完成。

 

 

    “江南文化讲堂”是在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和支持下,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上海博物馆共同推出的公益性文化品牌项目。讲堂聚焦江南文化主题,聚合海内外特别是长三角区域江南文化研究力量和知名社科、文博专家学者,以“史”为脉,讲授江南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内容,集中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入挖掘江南文化的精神特质,积极传播江南文化创新发展理念,营造全社会关注江南文化的浓厚氛围,努力服务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同时,让广大市民群众进一步了解江南文化,走进江南文化,弘扬江南文化,共同参与“上海文化”品牌建设。

 

 

 

供稿 ▏市社联办公室       编辑 ▏许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