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科普活动 > 科普活动周 > 活动信息 > 正文

【新上海的70个瞬间】第55集:永不拓宽的马路

发布日期:2019-08-26

 

 

 

永不拓宽的马路

 

  

       “那一年我家住在五原路,我将要上小学一年级了,夏天的时候,我妈妈为我买了一个人造革的蓝色书包……”



五原路


       这是知名海派作家陈丹燕回忆小时候住在五原路时的生活片段,这段文字收录在她的著作 《永不拓宽的街道》一书中。短短800米的五原路记录了陈丹燕的童年,也浓缩了海派文化的风土人情。事实上,在上海,像五原路这样不准拓宽的马路一共有64条。2007 年 9 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将这64 条马路纳入一类历史风貌道路保护名单,承诺“永不拓宽”。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田宝江说:“改革开放以来,在城市建设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对历史遗产保护建筑保护得不是很好的问题。上海针对我们自身的城市特点,结合不同区域的建筑历史价值、历史风貌特点,划定了历史风貌区,在这个历史风貌区里面,一共有144条风貌道路,其中有64条我们认为是最有历史价值,最应该保护下来的,所以要永不拓宽。”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是永不拓宽的马路最集中的区域,这里有36条永不拓宽的马路纵横交错。大量的名人故居、历史建筑隐匿在此。张乐平故居和柯灵故居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16年2月6号,两大故居在完成置换和保护性修缮后,正式向公众开放。


       张乐平故居、柯灵故居馆长郭皓说:“街道不拓宽是为了更好地把街道上所有的这些名人故居陆陆续续把它挖掘出来,把上海的整个人文更深地挖掘出来。”


       街道永不拓宽不仅有利于挖掘上海的历史人文,同时也能更好地保留城市记忆,增加人们的归属感。



淮海中路​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永不拓宽”已经成为道路规划设计中的共识:越来越多的规划师认识到,道路承担的不仅仅是交通功能,还有历史文脉的传承。在上海高速发展的同时,选择保留街道原样,是一个价值观的选择,更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切实体现。

 

 

 

 

  

 

 

(科普处)